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古代陶瓷專題⑤ 漢代低溫釉陶

文/吳棠海.圖/震旦博物館
2020年 6月 No.587
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古代陶瓷專題⑤ 漢代低溫釉陶漢代.綠釉陶井
陶井包含井身、井架、轆轤與汲水罐,表面施以銅為著色劑的釉料,低溫燒成綠色。(圖一)
中國古代陶瓷的釉料分為高溫釉和低溫釉二大類,高溫釉的發展如前文所述,從夏商時期的原始瓷開始,一路發展到東漢演變為真正的瓷器,而低溫釉陶則可能在高溫灰釉與鉛鋇玻璃的基礎上逐漸興起,於西漢中晚期的墓葬裡大量出現,成為漢代的重要工藝之一。

漢代的低溫釉陶是以鉛作為釉料的助熔劑,釉料中加入氧化銅或氧化鐵,經900-1000℃的低溫燒製,即可產生綠色或褐色的釉面,俗稱漢綠釉及漢褐釉,器形品類包含飲食器皿、仿銅禮器、建築設備模型、人物俑及動物等等,是常見的陪葬明器。本文選取綠釉陶井、綠釉陶壺、綠釉群鴨、褐釉陶壺及褐釉陶狗五類,介紹它們的特色。

一、綠釉陶井

水井是古代的水利設施之一,提供先民飲用、灌溉及手工業生產所需之用水,漢代墓葬裡常見以陶土製作的水井模型明器,造型模仿現實生活中的水井構造,其中即有綠釉陶之品類。

圖一為漢代的綠釉陶井,井身呈上小下大的圓筒狀,井口往外延伸為折沿形,上面井架兩旁黏接對稱龍首,左邊有一個圓口深腹的汲水罐,拱形井架上面設有Ⅱ形的雙層橫梁,其內設一轆轤,可以套上繩索,繫綁汲水罐來取水。

陶井胎體呈褐色,表面罩上以銅為著色劑的鉛釉,經900-1000℃的低溫燒製,燒製過程中氧氣供給充足,銅著色劑在氧化氣氛中形成綠色,而釉料裡的鉛助熔劑則使釉面光澤平滑,流動性較強。

此類陶井常與陶倉、陶灶一起入埋於漢代墓葬之中,是當時所盛行的明器組合,類似的器物亦曾出土於陝西省城固縣,可以作為對照的參考。
 

二、綠釉陶壺

漢代陶壺用來盛酒或貯藏糧食,器身有方形、圓形及繭形等變化,表面以彩繪或低溫釉為飾,在低溫釉的品類中,以圓身陶壺較多見。

例如圖二為漢代的綠釉陶壺,此器的壺口呈圓盤形,頸部收窄,肩部向下傾斜,腹部圓闊,底部收窄為足。它的胎體為紅褐色,表面裝飾多道弦紋,腹部塑貼獸面鋪首銜環,並且罩上以銅為著色劑的綠色鉛釉。

釉面光滑,顏色清澈透亮,但是腹部釉面大部分泛白,這是因為低溫鉛釉長期入埋於地下,受到地下環境裡的溫度濕度影響,逐漸析出一層鉛白物質,而呈現出銀白色的光澤,坊間俗稱「銀釉」或「銀斑」。

類似的器物亦曾出土於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如河南省洛陽燒溝漢墓即有類似的綠釉陶壺出土,是漢綠釉的典型器之一。
 

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古代陶瓷專題⑤ 漢代低溫釉陶漢代.綠釉陶壺
此器呈盤形口、束頸、鼓腹之狀,器表綠釉受到入埋環境影響,析出大面積的銀斑。(圖二)

三、綠釉群鴨

漢代低溫釉陶除了有倉庫、水井、樓閣等建築模型之外,還有水田、池塘、豬圈、羊圈等題材,陶池之中包含鴨禽、游魚、烏龜及蓮荷等動植物。

例如圖三為漢代的綠釉群鴨,此器與日本東京博物館藏的綠釉群鴨相似,外圍是一個圓形陶盆,盆壁以上下二層橫條式鏤空做成柵欄狀,十來隻大大小小的陶鴨聚集在圓盆內部或口沿處,昂首面向前方。

陶盆和鴨群的胎體皆為褐色,表面施低溫綠釉,因為釉中的鉛受到入埋環境影響而析出鉛白,所以器表布滿銀斑,表面還有一些灰黃色的泥土附著,呈現漢綠釉豐富的出土現象。

此器的圓形陶盆象徵水池,內含鴨群反映當時飼養禽畜的狀況。類似的器物亦曾出土於河南、山西等地,部分鴨池上方架築多層樓臺,形成「水上樓閣」的景觀。
 

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古代陶瓷專題⑤ 漢代低溫釉陶漢代.綠釉群鴨
此器以陶盆象徵水池,池內飼養群鴨,表面施綠釉,受地中環境影響而產生銀斑現象。(圖三)

四、褐釉陶壺

漢褐釉的製作方式與漢綠釉相同,以陶土為胎,表面施低溫鉛釉,因為釉料裡的著色劑為鐵,所以在氧化氣氛中燒成褐色。

例如圖四為漢代的褐釉陶壺,壺口微敞,頸部略為收束,肩部圓緩向下傾斜,腹部圓闊,腰部以下收窄,底下具有圈足,表面以模印法製作弦紋和狩獵紋等紋飾,並罩上以鐵為著色劑的釉料,低溫燒成褐色。

由於釉料之中以鉛為助熔劑,熔融性能較強,燒成後的釉層清澈透明,平整光亮,如陝西省西安郭家村出土的漢代褐釉陶壺即有相同的釉質特徵。

 

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古代陶瓷專題⑤ 漢代低溫釉陶漢代.褐釉陶壺
陶壺表面模印弦紋和狩獵紋,並施以鐵為著色劑的鉛釉,燒成平滑光亮的褐色釉面。(圖四)

五、褐釉陶狗

狗是六畜之一,也是漢代低溫釉陶的常見題材,表面施綠釉或褐釉,有的四肢站立,有的曲肢坐臥,姿態各不相同。

例如圖五為漢代的褐釉陶狗,頭部比例較大,雙耳豎起向前彎曲,鼻吻朝上仰望,張口吠叫。它的頸部粗長,身軀略短,四肢曲收,坐臥在地,表面施以鐵為著色劑的釉料,在氧化焰中燒成褐色。

由於此類褐釉亦屬鉛釉,受到入埋環境影響也會析出鉛白,所以在陶狗表面形成銀斑現象,相同的造型與釉色亦可見於河南省南陽出土的漢代褐釉陶狗上。

漢代低溫釉陶的品類包羅萬象,如實呈現漢代生活的樣貌,表面釉料雖然只有褐、綠二色,但其工藝技法成為唐代三彩器的基礎,在低溫釉的發展史上具有關鍵性的地位。下期將以越窯青瓷為題,介紹中國古代最著名之青瓷窯系的概況。

 

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古代陶瓷專題⑤ 漢代低溫釉陶漢代.褐釉陶狗
陶狗坐臥在地,昂首豎頸,朝上仰望,表面施低溫褐釉,局部可見銀斑現象。(圖五)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506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