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雍正 五彩花鳥紋盤

文/吳棠海.圖/震旦博物館
2021年 6月 No.599
清 雍正 五彩花鳥紋盤清 雍正
五彩花鳥紋盤
直徑43.5公分/震旦博物館提供

 
清代早期皇帝勵精圖治,重視瓷器工藝,將彩瓷的發展推向巔峰,釉上五彩出現新的顏色,繪畫技法隨著皇帝的品味而改變,再加上外銷市場的影響,產生各種不同的風格。 

此件五彩盤為雍正時期的外銷瓷之一,造型呈敞口、寬平沿、淺腹、平底、圈足之狀,胎體細膩潔白,緻密度高,表面釉層薄而溫潤,白中微泛淡青,是清代早期品質優良的胎釉特徵。 
全器採用胎體雕刻和釉上彩繪二種技法裝飾。陶工先在瓷盤坯體的側壁上,陰刻一叢叢的渦紋和弧線,罩上透明釉,高溫燒制,形成隱隱約約、猶如暗影般的簡易花草。 
接著用褐、紅、藍、綠、粉、金等各色顏料在已玻化的釉面上繪畫紋飾。盤口環繞一圈菱形格紋與花葉紋,內底處以花卉開光、團狀菊花及錦底格紋交織為圓形的圖框,圖框內部繪畫花鳥蜂蝶為主紋。  
此類瓷盤大量銷往歐洲,是雍正時期的外銷品類之一,造型紋飾兼具中國傳統瓷藝與西方裝飾藝術的精華,呈現中西文化交流之特色。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630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專題導讀(二)——良渚文化 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

上海震旦博物館於2025年5月16日起在五樓古器物學研究中心展廳開展「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共計展出兩百餘件玉器精品,覆蓋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時期及齊家文化,呈現新石器時代「四大文化譜系「的玉器之美」。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➉ 元代青花魚藻紋設計

魚藻紋屬於中國傳統吉祥紋飾,早期多用線條勾勒形狀,風格簡單樸拙,到了元代成為青花瓷的裝飾題材之後,不僅大幅增加整體圖案的內容,在繪畫上也運用了多樣化的筆觸和技法。

館藏精粹賞析—元 青地白花纏枝花卉牡丹紋花口大盤

元代青花大盤是外銷伊斯蘭地區的貿易瓷,盤口呈圓形或花形,表面布滿紋飾,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大盤即是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