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

文/李俊明.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2022年 5月 No.610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布吉納法索的甘多小學,是凱雷首件作品,集結全村力量共同建造而成。
象徵建築界最高榮耀的普立茲克建築獎,自1979年成立43年以來,今年首度將獎項頒給來自布吉納法索的非裔建築家,不僅體現在地風土與現代設計的最佳融合,也為全球關注的「永續」議題,做出耐人尋味的示範。 

對於人們總把「永續」掛在嘴邊談論不休,今年獲獎的建築師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反倒決定不以「永續」來形容作品,以親身實踐的在地耕耘,證明建築設計如何長久與環境共存。
「我試著找出手邊最容易獲得的資源,看看如何用最簡單的技巧,在不對環境造成影響的狀況下做出某種品質,」對這位出身西非的建築師來說,「永續」 就是在我們創造的事物、所節省的資源、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對他而言,建築包含了三要素,分別是:製作(Making)、文化(Culture)、在地社群(Community),這三者缺一不可,形塑了他的建築特色。 
「一幢永續的建築是耐用的,能擁抱使用者,並帶來喜樂與舒適。」凱雷認為「永續」絕非口號,而是能找出創新的材質運用。他的多數作品都採當地可取得的材質,再藉由具創意的應用方式回應酷熱、降雨,以及其他氣候條件的考驗。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建築師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2019年凱雷為科切拉音樂節創作了一系列色彩繽紛的塔樓。

追求卓越的動力 來自改變環境的渴望

今年56歲的凱雷,早在贏得普立茲克建築獎之前,就已闖出一番成績,他把事務所設在德國與故鄉布吉納法索,不僅有作品出現在美國、歐洲,以及非洲的貝寧共和國、布吉納法索、馬利、多哥、肯亞、莫三比克和蘇丹等地,也在哈佛、耶魯、慕尼黑科技大學等地任教。但回顧他一路的發展,其實很不容易,憑著一股想要「改變」的赤誠,支持他不斷向夢想前進。
半個世紀前,他還是布吉納法索的甘多村(Gando)村長之子,那裡沒有幼兒園,物資匱乏,村裡的社群就是家族網絡。
「我記得祖母會坐在光線幽暗的房裡說故事,我們會圍成一圈,讓她的聲音環抱著我們,召喚我們更靠近,並形成一個安全的小天地。」凱雷如此描繪人生最初對空間產生的感受。
真正讓他產生想要改變環境的動力,則是上學的痛苦經驗。七歲那一年,他成為村裡第一個去上學的孩子,不過學校破舊又不通風,他必須跟百來位學童擠在極度悶熱的教室,成為苦不堪言的差事。不過正是在那樣艱困的環境中,激發他想改善家鄉教育環境的動力,藉由建築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布吉納法索的健康與社會促進中心,同樣是強調在地元素的設計。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

赴德學習建築 以校園建築揚名全球

在這個追夢的過程中,他先拿到獎學金到德國求學,約莫在柏林圍牆倒下前來到柏林,一邊做著木工,一邊上夜校念書,就這樣過了五年拿到高中文憑。後來他進入柏林科技大學,一步步朝向建築專業邁進。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早在大學還沒畢業時,他就努力四處籌款,終於在2001年募集到5萬元美金,為家鄉甘多村興建小學,成為他的第一件作品,也讓他贏得2004年的阿卡汗建築獎 (Aga Khan Award),讓他在建築圈嶄露頭角。
他認為甘多小學應被視為現代建築,因為它既不西化,也不算傳統非洲建築,而是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值得注意的是,與普立茲克建築獎之前的得主作品相比,凱雷的建築很不「科技」,材料更是毫不起眼,往往是以最原始的人工方式興建,卻能為當地帶來深遠的影響。 
比方當他提出要用黏土紅磚來蓋甘多小學,村民一開始認為他很蠢,因為在當地人的認知裡,只有混凝土與玻璃才是現代化的象徵,黏土磚沒辦法撐過雨季的沖蝕。他不斷耐心向村民解釋,引發村民也想參與其中的動力,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的道理,而村民被打動後,也都自動自發參與了小學的興建,燒磚、敲打、研磨……各司其職,成為了在地參與度最高的建築。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布吉納法索理工學院,也是凱雷著名的校園建築之一。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布吉納法索Léo外科診所醫師住宅。 

建築因人而生 也為人道而活

他告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建築是能用來創造更佳城市的工具,可以形塑激勵人心的空間。他也曾經表示,「建築是為人道而生,創造人們能自我發展的環境,讓人們感到快樂,並享受福祉。」因此凱雷的每件作品,都懷抱這樣的理想,針對使用者進行設計。
在與設計媒體designboom的訪談中他曾提到,自己從小就與在地工藝一起長大,因此憑藉雙手製作的工藝,也是他人生的一部分,在他學會了現代建築的技巧之後,就將之當作有利的工具,追求在地材質的多重運用,讓村民能在保存傳統造屋技巧的同時,也得到空間品質的提升。
在地參與不只是節省開支,更是為下一個世代培力,在同心協力興建的過程中,將知識傳承下去,也會居民更深刻感受到設計帶來的改變與不同。
除了在地材質的巧妙運用,凱雷在設計上的另一出色之處,在於如何在空間中處理陽光與空氣的議題。
凱雷告訴設計媒體Dezeen,他的目標就是使用最容易獲得的材料,創造最能呼應氣候與人們需求的建築,因此他做出很多講究通風與採光的建築,無須任何人為或機械空調裝置,就能保持環境舒適。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呈C字形格局的布吉納法索Lycée Schorge中學,設置有教室、行政設施與齒科診所,採當地紅土石等材料建成。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肯亞「獅子新創園區」的塔樓由白蟻丘得到設計靈感,專供非營利組織Learning Lions使用,為年輕世代提供資
訊和通訊技術培訓。

善用在地材質 真正呼應環境永續

以甘多小學為例,他便採用具有良好絕緣隔熱效果的黏土磚,能吸收熱能,延緩熱氣傳導至室內,並在夜間釋放熱氣。而藉由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他在天花板開出許多通氣孔,讓空氣自由流通,降低室內悶熱,讓孩子們能享受到更舒適的學習環境。
除了注重實用,在光影中創造出詩意的表現,也不斷貫穿在他的系列創作中,讓原本炙熱的太陽光穿透建築與庭院,創造人人可以享受的寧靜與遮蔽。
他的校園設計大量使用當地常見的尤加利樹枝條,在立面排列成遮簾,既能抵擋強烈的陽光直射,也讓戶外與室內之間產生緩衝區域,創造更舒適的環境。另外,他也利用金屬板與金屬支架組成雙層屋頂結(亦成為他作品一大特點),除了抵擋強烈日照,也讓空氣更容易對流循環。
利用在地建材能降低成本、容易取得的優點,既符合生態永續原則,也能刺激當地經濟、強化在地認同,並把建築的技巧傳承下去。在凱雷的努力下,即使是缺電缺水的落後區域,也同樣可享受現代建築帶來的好處。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美國蒙大拿州Tippet Rise藝術中心的Xylem展亭,以截切原木構成,設計靈感來自非洲多貢族文化中的庇護所。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貝寧共和國議會大廈採用頭重腳輕結構,向非洲「會面樹」傳統致敬,西非地區常在這類樹下舉行公共集會、
會議和社區活動。 

從心而發 啟動更美好的未來

對凱雷來說,建築是一種實現烏托邦的工具,「我希望改變典範模式,讓人們願意去夢想並承擔風險。」凱雷認為,並非有錢人就能任意揮霍地球資源,而窮人也不該因貧困就放棄追求生活品質,每個人都值得奢華、舒適、品質等各種美好,「我們希望將這些連結在一起,關心氣候與資源稀少等與所有人息息相關的問題。」
此刻,正有許多設計案展開的他,總說友人擔心他工作太多,負擔過重,但他並不想聽到這些,因為對他來說,為著更美好的未來而忙碌,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
當別人問到,看過他的作品後如何能從中得到啟發,他會回答:你可以從「心」開始,先從與自己有關的面向著手,想想對你來說最富感情的事,就能產生共鳴。而他就是如此默默做來,從一座家鄉小學建築的向善力起始,一步步走向如今的卓然有成,讓全世界看見不一樣的非洲創造力。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隱藏於地下的展館,結合了各種聲光互動裝置,引領觀眾進入童話的奇想世界。

 

從「心」而發的向善力 啟動更美好的建築設計興建中的布吉納法索議會大廈採金字塔造型,將成為嶄新地標。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840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薩提爾溝通引導師——李崇義 用對話重啟職場關係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也都能夠替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如果有人只看到別人的所做所為不符合自己期待就忿忿不平、自怨自艾,沒有動力改善當前的困難,他很有可能並未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該、也都可以為自己負責,面對自己的課題。

建築設計大師安藤忠雄 以「青春」動力 寫下設計之詩

身為最廣為人知的日本建築師,自學而成的安藤忠雄不僅以建築名揚全球,獨特的人生歷程也為人津津樂道。繼2017年以「挑戰」為題的個展之後,近期他所設計的大阪文創空間「VS.」也舉辦一檔以「青春」為題的特展,除回溯他自1969年起始的設計生涯,也為觀眾預告這位大師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動工的作品,展現他對建築美學持續不懈的耕耘與願景。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➂ 卡達機場以設計創造荒漠奇蹟

過往的全球最佳機場,總是不外新加坡、首爾、香港、東京、阿姆斯特丹等常勝軍。但自2016年開始,業界指標Skytrax評選出現變化,卡達首都杜哈的哈馬德國際機場突然空降十大,勢如破竹不斷挺進,2021年甚至擠下新加坡躍身全球最佳機場冠軍,後來兩者每年均持續伯仲之間的激烈纏鬥。究竟這座2014年才啟用的機場,如何能十年不到就登上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