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博物館特展 : 孫堯⸺兼天湧 On the Waves of 亮相上海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4年 4月 No.633
2024年4月20日至5月19日,作為在震旦博物館舉辦的開年第一檔大型當代藝術特展《孫堯:兼天湧 On the Waves of》,是上海藝術家孫堯在2023年至2024年巡迴歐洲展覽後,回到上海舉辦的首展。
震旦博物館特展 : 孫堯⸺兼天湧 On the Waves of 亮相上海孫堯 藝術博士 1974年生於中國上海,現任上海大學副教授

孫堯曾於國內外眾多重要機構舉辦展覽,也持續在歐洲各地進行巡展,包含2023年10月在德國慕尼克海上花畫廊(GALERIE SHANGHAI)《永恆的火焰》(Eternal Flame)及2024年1月在德國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藝術空間舉辦個展《喚醒光芒》(Awakening The Light)等。
 

震旦博物館特展 : 孫堯⸺兼天湧 On the Waves of 亮相上海永恆之火 No.8,220*160cm,2022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博物館執行長黃聖智兼任本次展覽策展人,提及展覽名稱「兼天湧」取自唐代詩聖杜甫《秋興八首.其一》,是波浪滔天的意思;「浪潮」、「思潮」在藝術與文學的領域,是流行的代稱,是與時代意義產生的關聯性而又有不同的內涵,藝術家孫堯純粹的展現出他觀察微觀世界的感受,透過抽象思維的角度,將整體造型抽取出來,成為粒子般的能量傳遞,在畫面中以不同的色彩組合表現出各自翻騰、湧動的獨特造型,搭建出與多重宇宙、多元生命的共存、與星河、沙漠、河流與自然之間,創造出屬於孫堯獨特的景象,探索內在的宇宙與外部世界的關聯,從內心的小宇宙向外探索在那廣闊的天際裡面的已知與未知。

 

震旦博物館特展 : 孫堯⸺兼天湧 On the Waves of 亮相上海2022永恆島 No.9,180*180cm,2017

孫堯個人獨特的寫意繪畫風格,表現對自然和人之間原初關係的探討和憂慮。在創作上,孫堯的作品會根據照片,但沒有重複性地繪製照片,而是在創作前,會以特定的景觀、事件、景象取材,然後投射到畫布上,以具象為基礎,用畫筆不斷的在過程中模糊和抽象它,結果取得具有模糊、抽象的繪畫作品,在畫面上描繪出一幅幅流動的、臨時性的景觀,畫面抽掉具體形象,產生虛化與模糊的觀感,製造出一種似曾相識的場景,並以作品的標題引導觀眾進入作品,作品中流動性的那種筆觸,是可以從時間、空間,或包含量子力學等實體層面的東西,如同Entropy熵變的概念,那個速度感與流動感都是一種熵變,給予意念中的宇宙概念,呈現一種多維度與內在的感官感受,呈現一種獨特的美感,透過畫布、畫筆與顏料的關係,似乎有一種不是簡單的隨機與無序,而是在視覺的翻湧中交織出燦爛的場景,描繪出的景象,是內心中嚮往世界與現實、幻想與真實之間神秘通道。

 

震旦博物館特展 : 孫堯⸺兼天湧 On the Waves of 亮相上海莫比烏斯之舞 201603,180*250cm,2016

孫堯的創作兼有中國傳統書畫的筆意及西方表現主義特點的畫風,再以獨特的方式做出深入而感性的發展,並帶入極為強烈的情感表達和象徵主義的手法;尤其孫堯的創作主題大多是描述人類與外部世界的對峙,是該參與還是給予干預,主要創作有幾個系列:本次展覽系統性地梳理並呈現了藝術家孫堯過往的五十餘件油畫創作,題材涉及廣泛,包括:新作《內在宇宙》系列、近作《永恆之火》系列、《永恆島》《熵之河》《星跡》《遺境》系列。藝術家描繪出的景象,是內心中的虛幻世界與現實生活,幻想與真實之間的神秘通道。

 

震旦博物館特展 : 孫堯⸺兼天湧 On the Waves of 亮相上海星跡 No.6,180*170cm,2014

孫堯的作品色彩、形式都源於歷史語境,並融合傳統的藝術形式,最終形成屬於孫堯的藝術風格,不論是彩色畫或是單色畫都能很好的掌控,將自我的情感與浪漫詩意帶入更具有當代氣息的藝術境界,呈現出中西藝術思潮的湧動、樂聲音浪的起伏、密林光影映射的光幅浪、未知的宇宙射線產生的輻射浪,層層疊疊、種種從具象角度的微觀世界組成及結構、原子化量子化的概念,使得色彩、光影、聲響、甚至一個意念,都具有實體,呈現出翻湧澎湃的曲線,稱之為浪,不停的拍打、迴響,也帶給觀者內心的激動、回蕩與思考,是以有「兼天地際之浪湧」之感。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993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