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精粹賞析—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梅瓶

文/吳棠海.圖/震旦博物館
2024年 4月 No.633
館藏精粹賞析—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梅瓶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梅瓶 高56公分/震旦博物館提供
梅瓶屬於中國傳統品類,但是各時期的產品在器形大小和形狀風格上並非完全一致,如本期所要欣賞的宣德青花雲龍紋梅瓶就是在承襲前朝基礎上所改變的器物。

此器的瓶口小而圓,口沿外捲為厚脣,短頸收窄,肩部豐圓飽滿,腹部深長,腰部以下收窄,足底外撇,器形婀娜優美。足底微向內凹,露胎無釉,殘留一個「十」字形的墊具痕跡,是當時裝窯燒造的特徵。

梅瓶器身以青花為飾。肩部勾勒二圈弦紋,弦紋下方排列四個獸面,獸的雙眼圓睜,炯炯有神的注視前方,毛髮濃密,朝外飄揚,兩獸之間橫向書寫「宣德年製」四字青花楷書款,是宣德梅瓶常見的款識。

瓶身以雲龍為主紋,龍首鼻吻微微上仰,身軀前段向上拱起迴繞一圈,再沿著頸部和下頦往前延伸,龍背上的脊板挺拔如鉤,身上鱗片密布,四肢撐開,趾爪尖利如鷹,十分剛健有力,頭頂鬃鬣和肢肘處的肘毫皆成束飄揚,展現凌空飛行的動感。腹底一圈壼門紋邊框內填圓珠紋,以青地白花之形態襯托上方的主紋。

此器的器身高長,尺寸比永樂梅瓶大很多,是從前朝傳統中變化的新器物。美國納爾遜博物館的藏品裡,也有造型紋飾相同的作品,可以作為鑑賞的參考。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1204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專題導讀(一)——紅山文化 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

上海震旦博物館於2025年5月16日起在五樓古器物學研究中心展廳開展「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共計展出兩百餘件玉器精品,覆蓋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時期及齊家文化,呈現新石器時代「四大文化譜系」的玉器之美。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⑧ 元代青花執壺的設計

在眾多的元代青花瓷裡,「執壺」雖然不像青花大盤、大罐那麼突出而顯眼,卻也是這個時代頗富特色的品類之一。使用者以手握持壺柄或壺體,將壺內的液體倒出來,體型不至於太大。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唐宋元明清玉器

中國玉器發展到了魏晉南北朝,數量大幅減少,直到隋唐以後才重新蓬勃起來。此時的玉器受到外來文化、文人品味及庶民文化的影響,以服飾玉、陳設器、仿古玉、吉祥玉、把玩器及嵌飾器等品類為主體,呈現實用性與生活化的新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