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博物館新展 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5年 7月 No.648
震旦博物館新展 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
上海震旦博物館於2025年5月16日起在五樓古器物學研究中心展廳開展「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共計展出兩百餘件玉器精品,覆蓋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時期及齊家文化,呈現新石器時代「四大文化譜系」的玉器之美。

2025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將主題定為「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震旦博物館一如既往在這個博物館的節日推出系列活動,包括免費向公眾開放,策劃特別主題的「白領之夜」講座與非遺工作坊以呼應對「非物質遺產」與「青年力量」的關注。

 

震旦博物館新展 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展廳現場


其中最精彩、最亮眼的莫過於館內玉器展覽推陳出新,不僅於三樓歷代玉器展廳換展了18件玉器精品,五樓古器物學研究中心展廳更是隆重推出全新大型展覽「靈光:新石器世代玉器特展」。這幅從器物形制出發引領觀眾逐步深入理解玉器所承載的早期文明精神的「長卷」,在收穫諸多好評的同時,也助力震旦博物館在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當日參觀人數達到5,554人,創歷史新高。

 

震旦博物館新展 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

新石器時代晚期是中國古代玉器發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當時的先民已經掌握了玉石加工技術,並能使用簡單工具製作出精美絕倫的玉器。此時的玉器,除了有生產工具、裝飾佩戴的功能之外,還被賦予了神秘的信仰意義,與社會等級密切相關;且在材料選擇、工藝製作、造型設計、紋飾琢磨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在遼河流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玉文化,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新石器時代最為核心、擁有兼具時間深度與空間廣度的「玉器工業」的「原生型」玉文化區主要有四個,分別為以紅山文化為代表的東北系統;以良渚文化為代表的東南系統;以龍山時期玉器為代表的北方系統;和以齊家文化為代表的西北系統。

 

震旦博物館新展 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左圖:紅山文化 玦形玉龍、右圖:後石家河文化 神人玉飾



「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展示新石器時代四大區域玉器的造型及藝術特徵:通過有序呈現各文化的玉器發展,引導觀眾對比熟稔器物功能與設計的協同演進;而各文化器物群的並置,則給觀眾提供了直觀感知新石器時代晚期「多元並立」的文化格局的對話空間。

展覽第二部分則側重「微觀」視角,重點展出紅山文化玉器中的典型器物,並依託博物館的研究積累,對各器型結合其文化語境進行闡釋,從而邀請觀眾近距離欣賞先人的無盡想像力的同時,進一步瞭解當時的生活習慣與價值信仰,加深對玉器文化的理解。

琢玉成器,觀古知今。本次「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將在震旦博物館五樓古器物學研究中心展廳持續開展。特展限定印章、限定版畫體驗和專題講座等一系列豐富的活動也已陸續登場。震旦博物館誠摯邀請各位觀眾能時常來到黃浦江畔的文化寶盒,一同感受中華文明起源時閃爍「靈光」。

 

震旦博物館新展 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國際博物館日展廳現場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75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➅ 元代青花多棱器型的設計

元代青花的造型頗為豐富,既有中原本土的傳統器類,也有草原民族的特殊風情,或是配合市場需求,吸收異國元素而產生的新形制,如多棱形的器物即是受到伊斯蘭文化影響的產物。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戰國玉器

戰國時期是一個變革極大的時代,而戰國玉器在造形、紋飾及形制功能的演變上,正可反映出這個時代的特點。

館藏精粹賞析—元 青花纏枝牡丹麒麟紋雙鱖魚耳大罐

元代青花以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畫紋飾,經過高溫還原焰的作用,顏色深濃靚麗,十分美觀,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大罐即是此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