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38公分/震旦博物館提供
元代是蒙古族人建立的朝代,與伊斯蘭地區交流頻繁,草原文化和伊斯蘭文化都對元代青花製作產生明顯的影響,如本期所要欣賞的四繫扁壺即是代表性的作品。
此器的壺口小而圓,口沿凸脣,頸部短窄,雙肩平圓,肩上各有一對弧形繫耳,壺身呈扁長方體,器底內凹為淺圈足,足底和足內露胎無釉,胎體灰白,內含褐色雜質,釉面肥厚瑩潤,白中帶青,呈現元代的胎釉特徵。
扁壺頸部為串枝花卉紋,壺身上半部披覆大型的如意雲頭形邊框,框內鋪滿菊花和牡丹組成的纏枝紋樣,下半部繪畫一對孔雀為主紋,雄孔雀的尾羽華麗,轉頭望向後方,雌孔雀傾著身子,跟隨其後,二者漫步於牡丹花叢裡。
壺體兩側勾勒矩形的圖框,框上是如意雲頭紋邊框,框頂豎立火珠紋,框內為串枝蓮花紋。這兩側紋飾與壺體正背兩面都有明顯的區隔,形成四個平面、各自獨立的拼貼式組合,是配合四方扁壺所做的設計。
類似的器型和紋飾亦可見於伊朗巴斯坦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元代青花孔雀牡丹紋四繫扁瓶上,提供讀者鑑賞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