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精粹賞析—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紋梅瓶

文/吳棠海.圖/震旦博物館
2019年 2月 No.571
館藏精粹賞析—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紋梅瓶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紋梅瓶 高46.5公分/震旦博物館提供
梅瓶屬於青花瓷的傳統器形,在宣德時期的燒造數量不少,表面紋飾也很多元,除了龍紋、花果之外,還有松竹梅之紋樣,如本期所要賞析者即是此時的製器。

此器的造形為小圓口、突脣、短頸、豐肩、腹部高長之狀,腰部以下收窄,器底具有淺圈足。它的胎體為淺灰白色,釉層明淨中帶點灰青,器面溫潤勻亮,呈現宣德時期的胎釉特徵。
梅瓶的口沿和頸部留白,瓶身用蘇麻離青料繪畫紋飾。肩部垂覆壼門紋邊框,腹部繪畫松竹梅紋,近底部亦環繞壼門紋邊框。二圈壼門紋的門尖上下相對,框內用鈷料填色,突顯白色的雲頭圓珠紋。

松竹梅紋由松樹、竹子及梅花組成。松樹蒼勁挺拔,松葉細密如針,竹竿瘦勁高挺,竹葉瀟灑分明,梅枝左右平出,梅花吐蕊飄香。三者的枝幹左右交叉,配合上寬下窄的瓶身,產生往上伸展與高遠的感覺。
松竹梅上方橫向書寫「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字體規整清秀,是宣德年款的特色。相同的器形與紋飾亦可見於其他公私收藏,可以做為鑑賞的參考。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951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館藏精粹賞析—元 青花孔雀牡丹紋四繫扁壺

元代是蒙古族人建立的朝代,與伊斯蘭地區交流頻繁,草原文化和伊斯蘭文化都對元代青花製作產生明顯的影響,如本期所要欣賞的四繫扁壺即是代表性的作品。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藏品圖錄

上海震旦博物館座落於黃浦江畔,館體建築由安藤忠雄所設計,館內收藏玉器、陶瓷器、佛像及畫像石刻等古代文物,倡導以「料工形紋」為核心的古器物學研究,推廣古代器物的藝術鑑賞,將古物之美融入現代生活中,力行生活美學的實踐。本書是上海震旦博物館的開幕館藏圖錄,書中收錄88組件的館藏珍品,展閱此書猶如打開文化的寶盒,文物精粹盡收眼底,值得收藏與閱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⑨ 元代青花單龍紋設計

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神話動物,也是帝王權力的象徵,普遍出現在各種不同的器物上。到了元代中晚期,當景德鎮窯廠創燒出藍白相間的青花瓷器時,龍也成為青花瓷器上的紋飾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