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機器是競爭對手嗎?

編譯/大師輕鬆讀
2020年 6月 No.587
潛在的假設是人類和機器是競爭對手,由於人工智慧具有超快的速度、快速提升的處理能力以及無窮的精力,因此終將取代各級勞工。但未來更有可能是員工和科技以新的方式協力合作。我們依舊需要人力,但員工將擁有新的、不同的且不斷發展的技能。

近十年來技術突破速度驚人,幾乎影響各種產業。在擔心被機器人取代、被人工智慧取代之際,我們其實已經目睹許多產業和工作被新的技術或商業模式徹底淘汰。只是這股力量不僅絲毫沒有停歇,而且速度更快、影響範圍更大,被指名將被淘汰的產業或工作名單也愈加愈長。

然而,如果你單純將它視為剝奪就業機會的警訊,恐怕只會更慌張。尤其是習慣在一個固定競賽場和人比拼的求職者恐怕更要擔心。因為即使工作機會還在,跟你競爭的可能不僅限於同樣背景、同樣地區的人;你擁有的技能也將面對「賞味期限」的嚴酷考驗,技術不斷更迭,善用新科技的年輕人可能更占優勢。幸運的是,有些工作會消失,有些工作也會出現,很多新型態的工作是我們不曾想過的,減少機械化的工作,也代表許多人將可獲得更能實現抱負的角色。

現今的一大機會,是讓員工擁有更多科技工具,而不是讓科技取代人力。在蘋果草創初期,史蒂夫.賈伯斯的名言之一,就是把電腦比喻我們心智的腳踏車。賈伯斯說光憑我們自己,人類並不是最有效率的動物,但是當你給人類一輛腳踏車時,他們就成為地球上最有效率的物種。這就是你嘗試利用科技進行學習所要達到的目標。

有遠見的公司會利用科技,把學習者放在優先和中心位置。你要在公司內部建立學習生態系統,協助員工取得成功。

若要讓使用科技成功納入組織學習計畫的一部分:

1. 想清楚你的學習策略和你的人才發展策略最優先的要務是什麼?
然後再購入支援該策略的科技。不要先購買一大堆新玩意兒,再尋找利用新科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本末倒置。在決定「做什麼?」之前,先問「為什麼?」

2. 做好功課
關於聰明企業如何利用科技加強學習的資訊有很多,你要研究人們在做什麼。《哈佛商業評論》和《快企業》雜誌有一些不錯的資料。

3. 投資在應變能力
而不是立即百分之百有成效。放棄尋找能為你做好每件事的單一整合系統或應用程式,這個系統並不存在。不要把所有流程和所有用戶鎖在單一系統。保持低轉換成本,那麼在更新更好的系統上市時你就能投入。

4. 以價值為重
而不是價格。你或許以為授權費是唯一需要支出的錢,但大部分費用通常來自於未來的嘗試與應用、運作和創新。總是從提高生產力及創造新機會的角度,檢視你在學習上的投資。將採納和利用所花費的大量時間也一併納入考量。

5. 尋找良好的合作夥伴
不只是你喜歡的軟體套件。推開業務代表,直接檢視背後的團隊,如果你選擇長期價值,他們將協助你往那個方向前進。軟體本身不會為你的運作方式帶來改革,或讓改變成真。若要達此目的,員工必須抱持願景、創造力和決心工作。認識工程和支援人員,他們將協助你順利執行。你的成功仰賴他們的彈性和技能。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543
標籤索引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跨世代協作正夯

時至今日,60歲已是新的30歲。2020年美國有四分之一勞動力年齡在55歲以上,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這股人力,充分利用內部的各種人才。

越分享越豐富 全民愛分享 瘋網紅

網紅被多數人認為是邊吃邊玩又有錢賺的工作,不論這是事實或者是個美麗的誤會,物聯網下的新視界畢竟迷人,一起來看看網紅如何撐起網路世界半邊天。

我也想當網紅 搶食8,000億元的商機

這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 每個人都需要「自我行銷」;從Michael Jackson、瑪丹娜、Lady Gaga、川普、Papi醬、張大奕、MC天佑、17直播、阿嘎、五月天、理科太太等人,可說是轟動各界!其中尤以美國總統「川普」每天以幾則推特(twitter)就將全天下攪得天翻地覆,不愧是「天下第一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