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多元與包容 關於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的速寫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0年 7月 No.588
平等、多元與包容 關於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的速寫圖一_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官方海報
「國際博物館日」這個為激發博物館的創造性發展,並鼓勵世界公眾關注博物館活動而設立的節日,從1992年第一屆開始,走至今日已有將近30個年頭。這一節日既是對博物館界自身的超越,也是面向社會公眾的盛宴。而2020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圖一)

 

其實Diversity(多元性)和Inclusion(包容性)這兩個字眼在近年博物館界並不陌生,人們愈發的認為,博物館理應多元、包容,為不同族群、不同分野的人們都提供適合的空間,這也是博物館社會責任的體現。

平等包容的博物館:世界範圍的展示內容實踐

大英博物館曾經推出特別展線來引領觀眾了解LGBTQ群體的歷史。館方為不同需求的觀眾分別提供了三件展品線和十五件展品線,這些展品中有同性戀人哈德良與安提諾烏斯像、畫有古希臘第一位女詩人薩福(Sappho)的水罐(圖二)以及兼有兩性特徵的瑪雅王石像等,試圖通過展覽來加深公眾對LGBTQ的理解,促進社會的平權運動。

英格蘭布里斯托市的格倫賽德醫學博物館(Glenside Hospital Museum)則是以心理醫學為主題,呼籲觀眾以正確的方式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及相關的治療方式。其中展品除了醫療實物資料之外,還有病人在治療期間的畫作及日常起居室的復原(圖三),以Kind這一主題貫穿始終,體現了博物館對於邊緣的包容和開放。

 

平等、多元與包容 關於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的速寫圖二_大英博物館館藏古希臘水罐(Hydria
平等、多元與包容 關於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的速寫圖三_Life in the Asylum, Denis Reed

疫情環境:開放的步伐不會停止

現在由於新冠疫情,各類博物館暫時不能夠進行集體性線下活動、人工導覽和聚集性臨時展覽,然而世界範圍內的各類博物館也並未停止對博物館日的積極回應。線上方面,許多博物館都一如既往地進行著資源分享,如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Museum at Home以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Art at Home,使在家觀眾們也能感受到文物與藝術的魅力。同時,線上的學術講座、策展人分享會、直播看展等活動也呈現了百花齊放的態勢,各種不同的聲音都被放到了博物館的平台之上。

線下方面,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各大博物館也紛紛在博物館日當日採取預約免費或預約半價的方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迎接公眾來館參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隨著國際博物館日一同到來的還有「518文創節」,各大博物館聯手北京咪咕公司進行了一系列圍繞文創的推廣活動,鼓勵大家將博物館文化帶回家。

在5月18日,震旦博物館也積極弘揚世界博物館日的精神。從早上十點開始,博物館準時開館,迎來了共計489位觀眾,文創商店也配合推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活動。在開放過程中,觀眾的參觀熱情並未因為疫情影響而減退,博物館也終於在近四個月的沉寂之後再度熠熠生輝地向公眾訴說著它的故事。

在今年這一尤為特殊的博物館日,各博物館不僅將「平等、多元、包容」的主題貫徹在展覽內容上,更貫徹在傳播形式上,寫進了博物館大家庭的基因裡。
 

平等、多元與包容 關於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的速寫圖四_震旦博物館提供語音導覽器租借服務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721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