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白領之夜內容回顧 宗教與西方繪畫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0年 10月 No.591
2020年8月白領之夜內容回顧 宗教與西方繪畫
8月21日來自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何振浩老師來到震旦博物館,就西方宗教繪畫的主題做分享,揭示西方世界裡宗教和藝術在發展中相互影響、輔車相依的過程。

 

早期基督教繪畫藝術

基督教在誕生之初並不具合法性,當時的信徒們只能秘密地在墓窟進行宗教禮儀活動,所以早期基督教繪畫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墓室壁畫。它們用筆粗糙,表達方式隨意,雖有情感流露,但整體水準遠低於同時期其它美術作品。從題材上來說,早期基督教繪畫藝術多以象徵的手法表現舊約故事,如以「好牧人」的形象比喻基督,以羊群的形象比喻信徒等等。

隨著基督教的合法化,中世紀的藝術總體上是屬於基督教的藝術,其平面化和象徵性的特點在拜占庭藝術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以馬賽克鑲嵌畫為代表性表現形式(圖一)。

 

2020年8月白領之夜內容回顧 宗教與西方繪畫圖一_拜占庭藝術主要風格

文藝復興與基督教藝術

相對於中世紀基督教藝術的程式化表現,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並不完全按照教會給定的模式來創作,而是在繪畫中展現自身的個性。

文藝復興早期,從喬托到馬薩喬,可以看出作品中對空間、透視、體積感的表現逐步深化,且能體現人的情感和敘事性,喚起觀者的共情。隨著基督教的興盛,相關繪畫的發展突飛猛進,波提切利的憂鬱律動、凡艾克兄弟的神秘深奧都是文藝復興早期至高繪畫成就的代表。

在文藝復興盛期,宗教繪畫的題材和風格呈現了百花齊放的態勢。其中,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與喬托同屬佛羅倫斯畫派,作為文藝復興三傑為人所熟知(圖二)。達.芬奇的《岩間聖母》充滿了暗示和象徵,神秘色彩濃厚;拉斐爾的《西斯廷聖母》風格優雅,構圖渾然天成、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氣勢恢宏,力量感十足。杜勒、格呂內瓦爾德則為德國的巨擘,他們較注重細節刻畫,後者更是以殘酷和醜陋表現宗教的信仰。除此之外,威尼斯畫派尤以色彩見長,題材也更為世俗,多借宗教題材來表達現實生活,代表人物有提香等。

再看晚期,手法主義和自然主義興起。前者將繪畫視為審美表達的方式,啟發了後來的表現主義。後者以卡拉瓦喬和倫勃朗為代表,其作品中現實性和戲劇性相互交融(圖三),是後世現實主義的啟蒙。
 

2020年8月白領之夜內容回顧 宗教與西方繪畫圖二_左:達.芬奇《岩間聖母》、右:拉斐爾《西斯廷聖母》、下:米開朗基羅《創世紀》

近現代藝術和基督教

19世紀仍有少量的宗教題材繪畫,但是相較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這些畫作中體現了極為鮮明的個性化表達,展現藝術家自身的精神世界,而非宗教神聖性(圖四)。
 

2020年8月白領之夜內容回顧 宗教與西方繪畫圖三_卡拉瓦喬《聖馬太蒙召》                                                                   ▲圖四_米勒《晚鐘》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250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