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博物館×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館校合作 「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正式落成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0年 12月 No.593
震旦博物館×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館校合作 「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正式落成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李麟學副院長向上海震旦博物館授牌(圖一)
在博物館界「館校合作」作為一種拓展外延,推廣公眾教育的方式已被廣為接受,也多有實踐。震旦博物館一直以來積極推廣各類館校合作專案的開展,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分別建立了長久的共建關係。如今,震旦博物館也將與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展開雙向合作,開啟全新的館校共建篇章。

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是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廣播電視台(SMG)簽約部校共建暨院媒合作的單位,其動畫專業被教育部評為「特色專業」,與設計創意學院共用的藝術與設計學科入選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在QS藝術設計學科排名全球第14名,亞洲第1名。 

2020年10月13日下午1點,震旦博物館代表一行赴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惟新館,參加館校合作項目「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的授牌儀式(圖一),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李麟學、黨委副書記周彬、副院長王冬冬、副院長王建民等領導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

儀式中,王副院長發言指出,此次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的建立,緣起於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專案的建設工作(圖二)。作為館校共建的初步成果,王副院長還展示了「皮影戲的模擬與數字動畫製作」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的短片。在震旦博物館的資源協調下,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聯合國家級「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華縣皮影戲的代表傳承人汪天穩老師共同合作,探索以新技術傳承傳統非遺的可能性。目前,項目正在穩步推廣中,也希望在今後的館校合作中,雙方能相互協作,激發出更多學術創新的火花。
 

震旦博物館×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館校合作 「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正式落成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副院長王建民致辭(圖二)


隨後,上海震旦博物館副館長也就本次共建項目進行了致辭(圖三)。她表示,希望此次合作能整合博物館資源、發揮高校在博物館創新進程中的作用,共同探索文物與新媒體傳播、文物與教育、文物與創新創意、文物與混合現實等領域的跨界融合,實現館校合作互利共贏的目標。
 

震旦博物館×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館校合作 「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正式落成上海震旦博物館尋婧元副館長致辭(圖三)


授牌儀式後,在實驗中心教師的帶領下,震旦博物館一行參觀了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惟新館,訪問了各類實驗室,體驗了VR模擬導演、球幕放映等高新技術設備(圖四、圖五),並與院系師生代表進行交流研討,進一步探索博物館與高校間的合作方向與空間。
 

震旦博物館×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館校合作 「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正式落成博物館同仁體驗VR設備(圖四)
 
震旦博物館×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館校合作 「博物館融合媒體創新研究中心」正式落成球幕動畫放映(圖五)


此次授牌儀式適逢震旦博物館開館七週年之際,它不僅僅標誌著一個全新的館校合作專案的落成,更彰顯出本館在未來開拓全新「博物館+」經營展示模式的決心,期待以此為契機,為公眾呈現出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展覽面貌及公教資源。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383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