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之夜講座回顧 新媒體藝術何以發生 主講人——白建松(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1年 4月 No.597
白領之夜講座回顧 新媒體藝術何以發生 主講人——白建松(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
距今2-3萬年前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山洞岩畫中就已有原始先民試圖描摹動物行走的動態過程的痕跡(圖一)。萬年飛逝,這種原始的願望早已被滿足,新的概念也不斷從中萌發。1827年,第一張照片誕生;近年,人工智慧開始作畫(圖二)。藝術與科技的關係已經緊密到讓人不得不開始反思人和藝術的意義,新媒體藝術也因此成為了近年的顯學。
白領之夜講座回顧 新媒體藝術何以發生 主講人——白建松(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圖一:西班牙阿爾塔米拉(Altamira)山洞岩畫,距今2-3萬年。
 
白領之夜講座回顧 新媒體藝術何以發生 主講人——白建松(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圖二:穀歌公司人工智慧網路深夢(Deep Dream),《月球時代的白日夢》(Moonage Daydream),2016年。

新媒體藝術是什麼?

新媒體藝術以側重點劃分,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其一為基於內容的藝術,以多樣媒體呈現內容表達為目的,如2D、3D動畫藝術、程式與軟體藝術、數位電影電視藝術及數位圖像等等;其二為基於網路與媒介的藝術,以形式的革新和新技術的嘗試為特徵,如交互裝置藝術、遠端通訊藝術(圖三)、生物基因藝術、遊戲藝術等。

儘管形式千變萬化,但新媒體藝術依然有一些共有的特點。它們大都具有較強的體驗性和互動性,將觀者的行為納入作品的一部分,因此對於觀者來說會有一定的沉浸感。在一些實踐中,作品本身還具有可複製性和可編輯性,同時,商業和娛樂也是新媒體藝術的一大取向。
 

白領之夜講座回顧 新媒體藝術何以發生 主講人——白建松(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圖三:斯特拉瑞克(Stelarc),Ping身體(Ping Body),1996年。將身體控制權通過互聯網交由遠端觀眾控制。

新媒體藝術從哪來?

藝術的發生和作用比我們想像中要複雜得多。從古至今,藝術、科技、社會的閉環不斷滾動,推動著藝術認知的演進。從原始時期到文藝復興,藝術這一門類逐漸從民生中脫離,並形成了超然的階層。直到現當代,藝術開始回歸生活,更多地成為現實的隱喻、思想的表達和反思的載體,並開始主動地回應社會和技術的發問。

照相術的出現使人們注意到物體的不同面向,於是以畢卡索為代表的一群藝術家們將同一物體的不同角度組合在一幅平面畫面中,是為立體主義;攝影攝像技術對於動態的描繪催生了未來主義關於時間變化的思考(圖四);一戰之下,反現實、反藝術和反傳統的虛無造就了達達主義,而這種反傳統的思潮繼而帶來了藝術疆域之問,無聲的音樂(圖五)、身體的行為、動物的屍體,無一不可被冠以「藝術」之名。

於是,思想和技術的雙重衝擊之下,新媒體藝術的到來也就水到渠成。正如白南準所提出「正如拼貼畫技巧取代油畫顏料一樣,陰極射線管(CRT)將取代畫布」(圖六),新媒體藝術家並非是不再作畫,而是在思想和技術的演變之下,這門藝術作畫的原料由傳統材料變為了電子材料。
 

白領之夜講座回顧 新媒體藝術何以發生 主講人——白建松(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圖四:《運動之路和動態序列》,賈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1913年。

 

白領之夜講座回顧 新媒體藝術何以發生 主講人——白建松(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圖五:《4’33”》,約翰.凱奇(John Milton Cage),1952年。

 

白領之夜講座回顧 新媒體藝術何以發生 主講人——白建松(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圖六:白南準(Nam Jung Paik)《電視佛陀》,1975年。 

如何面對美術館裡的新媒體藝術?

首先,在欣賞古典藝術和新媒體藝術時,判斷標準應有所不同,前者多為敘事和畫面,後者多為形式和意涵。成年人和兒童對欣賞內容的選擇也應有所不同,前者更需要反思,而後者僅需要薰陶和感受。更重要的是,欣賞作品時要充分相信自己擁有理解藝術品的能力,也要信任藝術家的思考過程,靜下心來,才能充分感受人與藝術的關係。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966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專題導讀(二)——良渚文化 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

上海震旦博物館於2025年5月16日起在五樓古器物學研究中心展廳開展「靈光:新石器時代玉器特展」,共計展出兩百餘件玉器精品,覆蓋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時期及齊家文化,呈現新石器時代「四大文化譜系「的玉器之美」。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➉ 元代青花魚藻紋設計

魚藻紋屬於中國傳統吉祥紋飾,早期多用線條勾勒形狀,風格簡單樸拙,到了元代成為青花瓷的裝飾題材之後,不僅大幅增加整體圖案的內容,在繪畫上也運用了多樣化的筆觸和技法。

館藏精粹賞析—元 青地白花纏枝花卉牡丹紋花口大盤

元代青花大盤是外銷伊斯蘭地區的貿易瓷,盤口呈圓形或花形,表面布滿紋飾,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大盤即是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