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共建聚合 震旦博物館捐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元代青花瓷器」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1年 8月 No.601
知行合一,共建聚合 震旦博物館捐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元代青花瓷器」
2021年5月,著名陶瓷研究專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秦大樹一行蒞臨震旦博物館,接收由震旦博物館捐贈的元代青花瓷器。據悉,本次震旦博物館共計捐贈元代青花瓷器兩件,它們將永久入藏「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並於明年舉辦的外銷瓷主題特展中展示,首次與北京的廣大觀眾見面。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高校中第一座現代化博物館。它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北京大學西校區內,由北京大學和美國友人亞瑟‧姆‧賽克勒博士和吉莉安‧賽克勒女爵士合作建成,1993年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現有藏品萬餘件,其中多為中國考古學各時期的典型標本,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時代不同考古學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銅器、玉器等,還有陶器、錢幣、封泥和民俗文物等。
這些藏品始於上世紀20年代北京大學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之後陸續彙集北京大學博物館和燕京大學史前博物館的收藏,以及北京大學從田野考古工作地點獲得的教學標本、國內文物、考古機構和博物館調撥、贈送的標本,還有海內外文物收藏家的捐贈。博物館中的基本陳列包括「中國考古學教學標本陳列展」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時期、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宋遼金元明時期七個部分。
 

知行合一,共建聚合 震旦博物館捐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元代青花瓷器」捐贈至北大的元代青花龍紋執壺。

 

知行合一,共建聚合 震旦博物館捐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元代青花瓷器」捐贈至北大的元代青花花卉紋八角玉壺春瓶。 

以古器物學研究為核心,共同開展學術活動

震旦博物館自2003年起即與北京大學建立不解之緣,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八個年頭,這十八年中,雙方始終貫徹以古器物學研究為核心的宗旨,共同開展學術研究、專業教學活動,在共同的努力之下,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出版叢書、編輯通訊、召開研討會、研究生教學」等。在收穫學術成果的同時也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專業人才,為文博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不僅在北大學生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而且在學術界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2019年北京大學著名陶瓷研究專家秦大樹教授來震旦博物館講授「定窯瓷器」專題講座。秦老師是國內外知名陶瓷研究學者,且親自發掘宋元時期多個著名窯址,在講座之餘秦老師參觀了震旦博物館陶瓷標本室,並在實物觀摩期間對本館收藏給予了高度肯定,特別是對本館元代青花讚歎不已。觀摩期間秦老師介紹了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正在籌備「北大藏外銷瓷」特展計劃,也表達了此次展覽缺少元代青花藏品的遺憾。
鑒於震旦博物館同北京大學多年的館校共建關係,同時為了讓文物資源最大化的得以利用、展示。震旦博物館決定無償捐贈元代青花瓷器兩件,用於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展覽展示及教學所用。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文物捐贈需要有回饋社會的堅持和胸懷,相信此次文物捐贈定能開啟震旦博物館同北京大學館校合作的新篇章,更符合博物館之教育公眾的精神。在此也預祝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北大藏外銷瓷」特展圓滿成功。
 

知行合一,共建聚合 震旦博物館捐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元代青花瓷器」秦大樹老師簽收捐贈文物。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746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