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➉ 雍正彩繪瓷器

文/吳棠海.圖/震旦博物館
2022年 11月 No.616
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➉ 雍正彩繪瓷器清雍正.鬥彩雙耳如意蒜頭瓶 雍正鬥彩的紋飾融入了粉彩的彩料,紅色、黃色及綠色等顏色質感與傳統鬥彩不同。
(圖一) 圖片來源:《五彩・鬥彩 38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頁244,圖224。
雍正皇帝是一位頗負盛名的君主,為人處事嚴謹苛刻,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他個人學養豐富,雅好文玩器物,且熱衷瓷藝,於皇子時期即在雍王府內設置作坊燒製瓷器。

雍正即位之後,承襲康熙時期的基礎繼續發展陶瓷,以其獨特的審美眼光要求御窯產品的品質,彩繪瓷即在皇帝的重視之下蓬勃發展,開創新的風格。本文選取鬥彩、琺瑯彩、五彩及粉彩等五件作品,介紹雍正彩繪瓷的概況。

一、清雍正鬥彩

鬥彩興起於明代時,顏色種類較少,到了康熙時期開始增添藍色和黑色等低溫釉上彩料,雍正之後隨著粉彩盛行,引入粉彩色料,使呈色更加多元。

圖一為清雍正時期的鬥彩花卉紋如意耳蒜頭口瓶,瓶口小而圓,其下外擴為圓鼓形的瓶頭,頸部收束並有凸稜,肩部圓緩向下傾斜,腹部圓闊如鼓,底部收窄並有圈足,肩上附加如意形雙耳,圈足內部書寫「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雙圈青花楷書款。

瓶身表面布滿回紋、折枝花卉、捲草、朵花、蕉葉、如意雲頭、勾蓮紋、蓮瓣框及瓔珞等紋樣。所有紋飾先用鈷料在胎體上勾勒輪廓,施透明釉高溫燒成青花線,再於線內填入紅、紫、黃、藍、綠等色料,低溫燒製成紋。

由於釉上彩部分加入了粉彩彩料,與早期的五彩顏色相較之下,顯得粉嫩柔和、清淡雅致,是雍正鬥彩的特色。

二、清雍正琺瑯彩

琺瑯彩創燒於康熙晚期,當時所用的琺瑯料由國外進口,紋飾題材以色地花卉為主,風格近似金屬琺瑯器。到了雍正時期,本土彩料煉製成功,紋飾題材與布局也大幅改變,呈現嶄新的風格。

圖二為清雍正時期的琺瑯彩歲寒三友圖盤,盤口外敞,器壁以圓緩的弧度向下收窄,盤腹略淺,底下具有圈足,圈足內部用鈷料書寫「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青花雙圈楷書款。

瓷盤內部繪畫一株松樹,枝幹曲折遒勁,松針簇生成團,一株梅樹斜倚而上,枝頭綻放朵朵梅花,其下繪畫青竹,茂密的竹葉鬱鬱蒼蒼,三者合成一幅「歲寒三友」圖。紋飾以褐、黑、綠、紅、黃等色調為主,做深淺濃淡之變化,筆觸生動自然。

紋飾之外有大面積的留白,留白處用墨彩題寫詩句,詩句上下共有胭脂彩三印章,深具傳統中國文人詩書畫三絕的雅致,是雍正時期的典型風格。

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➉ 雍正彩繪瓷器清雍正.琺瑯彩歲寒三友圖盤 此器以琺瑯料繪畫歲寒三友圖,空白處題寫詩句並加上三印,具有
文人詩書畫之韻致。(圖二) 圖片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片來源:《故宮清瓷圖錄-康熙窯
雍正窯》,圖116。

三、清雍正五彩

五彩在康熙時期發展到高峰,繪畫精細,色彩眾多,產量十分豐富。到了雍正時期雖然不以五彩為主流,生產較少,但是品質極佳,而且具有當代特徵。

例如圖三為清雍正時期的五彩人物紋碗,此器的碗口略直,器壁以斜緩的弧度向下收窄,碗腹略深,器底具有圈足,圈足內部用鈷料書寫「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青花雙圈楷書款。

碗的外壁繪畫一位老者,身著右衽長衫,曲肘斜靠在松樹上,老者身旁錯落幾個洞石,整體顏色由褐、綠、藍、黑所組成,配色頗為清雅,在大範圍的留白襯托下,呈現俊秀的風格。

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➉ 雍正彩繪瓷器清雍正.五彩人物紋碗 此器以褐、綠、藍、黑等低溫彩料繪畫釉上紋飾,筆觸精細,配色清雅,
風格頗為俊秀。(圖三) 圖片來源:《五彩・鬥彩 38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頁170,圖156。

四、清雍正粉彩

粉彩是受到琺瑯彩影響所產生的新彩瓷,清代康熙晚期開始燒造,到了雍正時期蓬勃發展,成為此時的主流品類。

例如圖四為清雍正時期的粉彩折枝花卉紋碗,此器的碗口略敞,器壁以圓緩的弧度向下收窄,碗腹略深,底下具有圈足,圈足內部用鈷料書寫「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青花雙圈楷書款。

碗的外壁分布牡丹、罌粟、荷花及海棠等四種折枝花卉,花朵由胭脂紅、粉紅、黃色及紫色顏料繪畫,莖部以紫色、淺綠及黃綠等色料勾繪,局部加上黑褐色點畫出細枝的立體感,葉片為青綠或黃綠色,並用黑褐色線紋表示葉脈。

由於粉彩料裡加了玻璃白粉,可以調出色彩的濃與淡,還具有粉嫩柔和的效果,隨著精細的筆觸勾、畫、點、染,鋪陳出清雅柔麗、鮮妍脫俗的美感。

 

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➉ 雍正彩繪瓷器清雍正.粉彩折枝花卉紋碗 此器以粉彩料繪畫四種折枝花卉,彩料之中含有玻璃白粉,因此呈現粉
嫩柔和的質感。(圖四) 圖片來源:《琺瑯彩・粉彩39故宮博物院文物 珍品全集》,頁84,圖73。

五、清雍正粉彩

玻璃白粉是粉彩料裡的靈魂,除了可以和彩料一起調出或濃或淡的顏色之外,也可以做為打底之用,使後來加上的彩料慢慢刷洗出深淺推移的色階變化。

例如圖五為清雍正時期的粉彩九桃過牆盤,此器呈敞口、淺腹、弧壁、圈足之狀,圈足內部亦有「大清雍正年製」青花楷書款。盤面繪畫一株桃樹,枝葉由盤內延伸到盤外,俗稱「過牆花」或「過枝花」,是雍正時期興起的紋樣。

此器紋飾以粉彩料繪畫而成,桃葉部分用綠彩和玻璃白粉調成的顏料繪製,果實部分則先用玻璃白粉作底,再加紅彩逐漸洗出而成,顏色柔和,深淺層次清晰,成為雍正粉彩的典型特徵。

雍正彩繪瓷的發展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彩料種類隨著窯工程的進步日漸增多,器形與紋飾則因雍正皇帝的審美品味呈現清新俊雅的風格。下期將以乾隆時期為題,介紹乾隆彩繪瓷的特色。

 

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➉ 雍正彩繪瓷器清雍正.粉彩九桃過牆盤 桃子部分用玻璃白粉作底,再加紅彩逐漸洗出而成,顏色柔和,深淺層次
清晰為其特徵。(圖五) 圖片來源:《琺瑯彩・粉彩39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頁66,圖56。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2232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