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⑪ 乾隆彩繪瓷器

文/吳棠海.圖/震旦博物館
2022年 12月 No.617
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⑪ 乾隆彩繪瓷器清乾隆.鬥彩雙龍紋雙耳扁瓶 乾隆鬥彩融入了粉彩的彩料,色澤粉嫩柔和、清淡雅致,顏色深淺變化較多。
(圖一) 圖片來源:《五彩・鬥彩 38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頁263,圖241。
乾隆皇帝在位時間長達六十年之久,國力強盛,經濟繁榮,與康熙、雍正二朝並稱康雍乾盛世。由於乾隆皇帝個人雅好文物藝術,十分重視陶瓷器的生產,因此瓷業發展欣欣向榮。

從工藝技法的角度來看,乾隆時期的陶瓷製作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青花、彩繪瓷、仿古釉與其他顏色釉都很成熟,各類技法混搭運用,使彩繪瓷開創出新的面貌,其中以鬥彩、琺瑯彩、粉彩及多彩器的表現,最具有代表性。

一、清乾隆鬥彩

鬥彩從明代興起之後,一路盛行到清代,顏料種類越來越多,雍正時期引入粉彩色料,顏色更加多元,乾隆鬥彩順此趨勢繼續發展,色彩亦以繽紛取勝。

圖一為清乾隆時期的鬥彩雲龍紋螭耳扁瓶,瓶口微撇,頸部短直,左右兩側附加對稱式的螭形耳,腹部呈扁圓形,底下有橢方形的圈足,足內書寫「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瓶身表面以雙龍戲珠作為主題紋飾,升龍與降龍周邊布滿祥雲、浪濤、蝙蝠、「卍」字及花葉等附屬性的紋樣。所有紋飾先用鈷料在胎體上勾勒輪廓,施透明釉高溫燒成青花線,再於線內填入紅、黃、綠、橙、藍等色料,低溫燒製成紋。

由於釉上彩部分加入了粉彩彩料,質感粉嫩柔和、清淡雅致,顏色深淺變化較多,是從雍正時期沿襲下來的特色。

二、清乾隆琺瑯彩

琺瑯彩從康熙晚期開始發展到了雍正時期,所用顏料和裝飾風格都有很大的轉變。乾隆時期一方面延續雍正時期的作法,另一方面拓展新的紋飾題材與繪畫方式,成品頗為豐富。

圖二為清乾隆時期的琺瑯彩花卉瓶,此器的瓶口如洗,頸部收窄,肩部圓緩向下傾斜,腹部深長,腰部以下逐漸收窄,器底具有圈足,足內書寫「乾隆年製」四字二行藍料彩雙方欄楷書款。

瓶身下方繪畫壽石為基點,壽石周邊可見月季、天竹、蠟梅、靈芝及水仙等花木叢生,組成一幅山石花卉圖。其筆觸技法屬於中國傳統繪畫方式,但因顏料為琺瑯彩料,故有鮮豔、明亮的質感。

山石花卉上方大面積留白,並用墨彩題寫詩句,詩句前後落下三方印,深具傳統中國文人詩書畫三絕的雅致,也是雍正風格的傳承。

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⑪ 乾隆彩繪瓷器清乾隆.琺瑯彩花卉紋瓶 此器延續雍正時期的作法,以山石花卉圖搭配詩文與方印,呈現中國文人畫的風格。
(圖二) 圖片來源:《琺瑯彩・粉彩39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頁26,圖22。

三、清乾隆粉彩

粉彩創燒於清代康熙晚期,雍正時期開始蓬勃發展,已經取得卓越的成就,到了乾隆時期更加興盛,成為此時的主流品類。

圖三為清乾隆時期的粉彩綠地開光菊花茶壺,此器的壺身呈扁圓體狀,左右兩側安裝短流和曲柄,壺口加蓋,蓋頂豎立寶珠形鈕,壺底下方具有圈足,圈足內部施松石綠釉,並用紅彩書寫「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蓋面和壺體大部分皆施綠釉為地,地面加上各種不同的粉彩團花為飾。壺身兩面開光,開光內部用粉彩繪畫成叢的菊花、山石與靈芝等紋樣,由於粉彩料裡加了玻璃白粉,因此具有粉嫩柔和的效果。

壺鈕以金彩為飾,壺蓋與壺體也用金彩勾邊,為清雅柔麗的粉彩器添上金碧輝煌的美感,是乾隆時期的特色。

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⑪ 乾隆彩繪瓷器清乾隆.粉彩綠地開光菊花茶壺 此器以綠地粉彩團花和粉彩菊花山石紋為飾,局部加上金彩,是乾隆時期的特色。
(圖三) 圖片來源:《琺瑯彩・粉彩39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頁125,圖109。

四、清乾隆粉彩

乾隆時期的製瓷工藝十分純熟,尤其是胎體鏤空技術非常高超,部分粉彩器運用了此一技法設計造型和紋飾,成品別開生面。

例如圖四為清乾隆時期的粉彩青釉鏤空描金套瓶,此器的瓶口微敞,頸部略長,腹部圓闊如膽狀,器底具有圈足,圈足內部施松石綠釉,並用鈷料書寫「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瓶體以金彩勾邊,並用肩部回紋分為上下二部分,頸部是藍地軋道粉彩勾蓮紋,腹部為青釉鏤空,青釉處以金彩描繪龍鳳紋,鏤空處則可由外向內透視裡面的套瓶。

此器先燒高溫青釉與透明釉,再上低溫彩繪與描金,將柔和的粉彩融入多樣化的胎體裝飾工藝裡,形紋設計極具巧思。

 

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⑪ 乾隆彩繪瓷器清乾隆.粉彩青釉鏤空描金套瓶 此器以色澤柔和的粉彩搭配金彩及高溫青釉為飾,凸顯鏤空套瓶的精妙設計。
(圖四) 圖片來源:《琺瑯彩・粉彩39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頁181,圖161。

五、清乾隆各種釉彩

中國陶瓷發展到了乾隆時期,無論釉彩或胎體工藝都達到了巔峰,再加上皇帝對於瓷器的關注與要求,官窯廠精益求精,融合各式釉彩,創造出新穎別緻的粉彩器。

例如圖五為清乾隆時期的各種釉彩大瓶,此器呈敞口、束頸、斜肩、鼓腹、圈足外撇之狀,頸部附加對稱性的螭形雙耳,足底施豆綠色釉,並用鈷料書寫「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此器由上至下共計十六道紋飾,以琺瑯彩、青花、粉彩、綠釉、青釉、藍釉及窯變釉等釉彩,製作出纏枝花卉、印花、變形蓮瓣及十二幅吉祥花卉圖等紋樣,是結合歷代釉彩的集大成之作,足以反映乾隆時期彩繪工藝的成就。

本年度的元明清彩繪瓷專題至此告一段落,明年將繼續介紹明清時期的單色釉瓷器與外銷瓷概況,歡迎舊雨新知不吝批評指教。

 

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⑪ 乾隆彩繪瓷器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此器運用多種釉彩,製作出十六道豐富的紋飾,是結合歷代釉彩的集大成之作。
(圖五) 圖片來源:《琺瑯彩・粉彩39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頁185,圖163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2207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