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震旦博物館教育活動回顧 堅信博物館的力量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3年 3月 No.620
2022年震旦博物館教育活動回顧 堅信博物館的力量「新春書寫」親子工作坊,小朋友們學習傳統書法
震旦博物館自A2空間開放以來,結合常設展與特展不斷為公眾帶來豐富的公共教育活動。基於綜合性博物館的定位,震旦博物館將「教育」作為重要發展目標之一。2022年上海疫情給各大博物館帶來影響,在此背景下開始重新思考博物館所能帶給公眾的力量與慰藉。

2022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佈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這一年上海藝術行業雖受疫情影響較大,但疫情時期線上展覽與活動的開展,都是博物館與美術館為給公眾帶來希望和信心所做的努力。疫情後藝術市場人氣的復甦與各類展覽、公教活動的活躍,讓大家更加確信博物館以數位化、教育及社區帶來的力量。

常規性活動復甦

2022年,我們持續開展四個系列常規活動:「震旦博物館奇妙夜」、「白領之夜」、「非遺工作坊」、「生活美學」。透過「奇妙夜」親子走進博物館學習文物背後的故事,共用美好親子時光。「白領之夜」系列講座讓不同背景的觀眾齊聚於此,透過不同主題的講座拓展見聞,參觀夜場博物館,收穫難忘的「文化星期五」。「非遺」系列工作坊將觀眾和非遺工藝、非遺傳承人連接起來,推廣各具魅力的非遺手工藝。(圖一)「生活美學」系列活動則為觀眾提供精緻的生活美學樣本,享受生活、熱愛生活。

疫情居家期間,震旦博物館也持續為觀眾帶來線上講座,透過線上交流的方式維持公教的持續性和與觀眾的互動聯繫。(圖二)此外,震旦博物館也持續探索不同形式的特色活動以充實內容。

 

2022年震旦博物館教育活動回顧 堅信博物館的力量圖一:「非遺」系列工作坊,觀眾體驗木刻版畫

特展活動回歸

7月,震旦博物館迎來特展「洛克菲勒藝術基金收藏展:西方藝術大師」,展出5位世界級西方藝術大師的百餘件作品。在展期內開展了包括「莫迪利亞尼的繪畫解讀」、「藝術哲學」、「色彩、觀念與潛意識」等不同主題的5場講座,「銅版畫」、「古典星盤繪製」、「畢卡索肖像畫」(圖三)等5場成人與親子的工作坊。

 

2022年震旦博物館教育活動回顧 堅信博物館的力量圖二:2022年5月為緩解上海觀眾居家焦慮心理,特別開展「藝術心理學」線上講座。

特別企劃新穎

10月,在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OPF)的支持下,震旦博物館「特別企劃」活動首次圍繞「10/27國際熊貓日」進行主題策劃,展出科普展區、主題講座及自然課堂在內的系列活動。以此號召公眾關愛瀕危野生物種、關注生物多樣性。(圖四)

這一年,震旦博物館為公眾帶來豐富的教育活動,同時也不斷思考提升公教活動的品質。新的一年,震旦博物館將繼續堅持展教結合,提供優質展覽與教育活動,讓大家持續走進博物館,實現「寓教於樂」。

 

2022年震旦博物館教育活動回顧 堅信博物館的力量圖三:特展內容衍生的「畢卡索肖像畫」親子工作坊

 

2022年震旦博物館教育活動回顧 堅信博物館的力量圖四:「國際熊貓日」主題活動的科普展區現場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878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