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博物館公共教育紀實—邂逅大美育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4年 5月 No.634
震旦博物館公共教育紀實—邂逅大美育上海文旅局印發的《邂逅大美育.2023年為民辦實事專案紀實》
「社會大美育」課堂是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創新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實施「社會大美育計畫」的重要舉措,被列為2023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旨在將更多專業藝術資源轉化為社會美育資源,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公共藝術教育供給,滿足市民大眾高品質生活需求。
震旦博物館自2013年開館以來,結合地理優勢,重點推出面向中青年的「白領藝文課堂」美育專案,包含「白領之夜」系列講座和「非遺」系列工作坊等,透過主題豐富多樣的藝文講座和工作坊滿足他們對於提高藝術審美、增長藝文見識、釋放工作壓力的需求。所以在文旅局於2023年推出項目之時,震旦博物館即入選首批70家「社會大美育機構」。

開展「白領之夜」系列藝文講座

2023年震旦博物館「白領之夜」系列講座推出四個季度主題「絲路藝術」、「海派文化」、「雕塑藝術」、「民族藝術」,每月第三周的週五晚開啟盛宴,讓金融城的白領們可以在忙碌的一周工作結束後,就近選擇,度過愉快的文化星期五。

 

震旦博物館公共教育紀實—邂逅大美育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熊瑛老師,帶領觀眾回顧了明代海上絲路紡織品交流的歷史。

開展「非遺」系列傳統工作坊

「非遺系列」為非遺文化講解+動手製作。邀請經驗豐富的非遺活動講師或非遺傳承人來開展不同主題的非遺手工藝工作坊。已開展「布貼畫」、「金箔工藝」、「古法造紙」、「蛋彩畫」、「泥板畫」、「玻璃鑲嵌」等主題活動。

 

震旦博物館公共教育紀實—邂逅大美育在老師的帶領下,以震旦博物館藏虎形玉佩為靈感設計畫面,刻於麻膠板上,形成的工藝體驗作品。

將藝文講座與展覽參觀相結合

每週五震旦博物館延長開館至九點,為豐富觀眾的夜晚,舉辦不同類型的講座,觀眾除了在講座收穫知識外,在講座結束後,還餘有時間可以進入博物館參觀。

 

震旦博物館公共教育紀實—邂逅大美育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特聘教授王曜以中國繪畫、書法、器物及建築,帶領觀眾體會傳統造像的神韻與高度。

將線下活動與線上媒體平台相結合

講座類活動大多會進行線上直播與錄播重播,不僅解決觀眾無法親臨現場的遺憾,也給許多需要反復回顧學習的觀眾提供資源,同時在不斷地傳播下,還能吸引更多的新觀眾對震旦博物館的關注。

 

震旦博物館公共教育紀實—邂逅大美育王曜教授的講座在直播間交流互動。

持續推廣大美育

未來,震旦博物館將持續致力於推動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的教育傳播,優化現有美育活動,繼續推出非遺工藝與震旦博物館館藏相結合的特色課程,保證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專業性,以內容吸引觀眾,讓觀眾在參與活動時有更好的體驗。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685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震旦博物館會員權益升級——體驗古今對話與藝文風采

為感謝社會大眾長久以來對震旦博物館的厚愛與支持,2025年震旦博物館會員卡全新升級!本次升級,旨在開啟更多與觀眾之間的文化對話,邀您深入探索館藏文物的靈動美感,體驗古今交融的藝術魅力。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➂ 元代青花雙獅耳罐的設計

元代青花大罐除了直口無耳的款式之外,還有盤口雙耳的類型,而其器耳又可分為雙魚耳或雙獅耳二類,因為雙魚耳大罐的主要紋飾偏向統一且少有變化,故本文以雙獅耳罐為例說明。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西周玉器

西周玉器在商代晚期的基礎上面繼續發展,尤其重視玉器在禮制與德性方面的意義,器形紋飾迥異於前,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