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

圖.文/李俊明 .圖/Kohn Pedersen Fox (KPF) ©Victor Romero
2025年 5月 No.646
獲獎無數的阿布達比扎耶德國際機場,近期以新銳之姿,橫掃各項設計與服務評比,究竟這座落成才一年多的新穎航廈,有著什麼樣的魅力?

打開航空界深具指標意義的Skytrax評鑑,早從2000年以來,新加坡便年年躋身全球最佳機場之列,其中甚至有12次還拿下冠軍;而且即便面對香港赤臘角機場、首爾仁川機場、杜拜國際機場、卡達哈馬德國際機場等亞洲、中東勁敵不斷進逼,25年來也從未滑出最頂尖的前三強排名。

很少機場能在電影中如此搶鏡,但是阿布達比做到了!在湯姆.克魯斯不久前推出的《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Mission: Impossible–Dead Reckoning Part One),緊湊的運鏡、緊張的節奏之中,那純白的摩登機場不是片場搭建的場景,而是啟用才一年多的阿布達比扎耶德國際機場(Zayed International Airport)。 

它不僅被凡爾賽設計獎(Prix Versailles)選為2024年全球最美機場之一,也從Skytrax的2024全球最佳機場(World's Best Airport)脫穎而出,在全世界五百多座機場當中領先群倫。

為了紀念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建國先賢(Sheikh Zayed bin Sultan Al Nahyan),這座原先的阿布達比國際機場(Abu Dhabi International Airport)在去年二月才剛更名為扎耶德國際機場,不僅推出全新的視覺識別系統,融入阿布達比地標—豪森堡(Qasr Al Hosn Fort)、當地傳統的達烏帆船(Dhow Boat)、椰棗樹與沙漠落日作為主題,同時也以這座極度新穎現代的航廈建築,進一步推升阿布達比的中東航運樞紐地位。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波浪造型的屋頂,呼應中東地區綿延起伏的沙漠山丘意象。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從空中俯瞰,航廈呈現X型的放射狀平面。 

異軍突起 中東成長最快航空樞紐

這座2023年11月才啟用的扎耶德國際機場建築被稱為A航廈,光是最初兩個月就迎來四百多萬旅運人次以及兩萬四千多架次航班,未來容量滿載時更預期每年可胃納高達4,500萬旅運人次。相較於2020年阿布達比通航100座城市,在新機場與新加入的航班助力下,到了2024年已增加至125座城市,達到超過20%的成長。

這座花費30億美元建成的航廈建築,整體面積廣達742,000平方公尺,包括35,000平方公尺的零售與餐飲空間,進駐163間店鋪與餐廳,可容納79架客機停泊。

更值得關注的是,簇新的機場不僅美輪美奐,也很著重在提升效能,亮點之一就是採用了目前全球最頂尖的新穎生物辨識技術,設置九處生物辨識檢查站,讓通關檢查更為自動化。這些技術被運用在更多的自助行李托運櫃台、出入境電子通關過道,以及登機閘口,藉由先進的臉部辨識技術來偵測、確認旅客身分,有效縮短旅客的等待時間。

此外,中央集中式的行李處理系統,也大幅增進了裝卸行李的處理效率,不僅每小時可以處理高達19,200件行李,也讓轉機時間最低可降至45分鐘,增強樞紐機場的輸運便利性。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出境大廳的航空公司報到區以弧形流線與曲面屋頂互相呼應,大跨距的拱頂結構,為室內創造敞亮的開放式空間。 

X形佈局 創造最高使用效率

在設計上,這座航廈的外觀設計靈感取自綿延起伏的沙漠沙丘,交織伊斯蘭文化常見的幾何圖案,呼應阿布達比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藉由巧妙使用具有曲面斜度的玻璃帷幕立面,大量引進自然光線,讓室內產生更明亮開闊的空間感。

最特別的是,從空中鳥瞰呈現X形分佈的航廈,為讓旅客在航廈當中往來能有更清楚的方向感,便為延伸而出的四個端點設定主題,分別象徵阿布達比的沙漠、海洋、城市、綠洲等環境元素,不僅增強運作機能,也讓旅客動線更有效率,讓航廈每小時能同時容納11,000旅運人次,比之前的胃納量成長一倍,未來更可望最高達到每年容納4,500萬旅運人次,比之前的容量還增加一倍。

在提升使用者體驗與融入便利舒適的同時,航廈同時也兼顧了空間的效能。因此在設計階段就不斷以電腦程式模擬X形平面佈局配置,讓機場運作的效率與旅客動線的流暢更為優化。

這種X形的航廈佈局,可讓機場不同端點之間的步行距離降至最低,根據實測數據,旅客從踏進機場大門到前往登機門的步行時間,在最佳狀態下可以控制在12分鐘之內,因此無論是搭機或轉機,都能讓旅客以最方便的方式前往登機閘口或入境大廳,藉此鼓勵旅客採用步行方式在機場內交通,減少輕軌電車或電動車等人工載具的使用。

這座航廈的幕後設計功臣,是來自美國的Kohn Pedersen Fox(以下簡稱KPF)建築事務所,從管制區到非管制區,大至建築空間,小到室內傢俱,全都一手包辦了設計細節。

為了達到整體設計的一致質感,這家建築事務所建立了貫穿整座航廈的設計語彙,包含一系列的設計規範,讓各種細節,由辦理報到手續的航空公司櫃檯到天花板垂懸的吊燈,都能與空間及建築完美融合。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Y型結構柱與彎月造型照明裝置。

減柱設計 空間更形開闊敞亮

長達319公尺的航廈,設計理念致力於讓所有設施都涵蓋在同一座屋頂之下,因此藉由拱頂支撐結構,減少列柱使用,讓航廈內的空間運用可以依照報到手續、行李托運、海關檢查等需求而調整,更具彈性與效率。

而為了減少列柱的使用,航廈內採用了長達180公尺的最大型拱頂支撐結構。這種造型流線的拱頂支撐結構,讓天花板看起來輕盈無比,幾乎呈現無重量的狀態。而出境大廳挑高也達到50公尺之譜,在減柱設計的主軸下,讓空間更開闊寬敞。

在這樣的設計理念當中,一方面既要引進充沛的自然光線,一方面又要防止強烈的日照減損空調效能、造成使用者的不適,因此設計團隊選擇不在建築屋頂設置遮陽板,因為暴露在自然環境當中的遮陽板很容易受到沙塵暴的影響。

建築團隊改採另一設計策略,藉由巧妙利用起伏延伸的屋頂曲面,並讓建築立面產生微微的傾斜,降低沙漠烈日直射進入室內。另一方面同時也減少航廈的玻璃帷幕使用,並採用高效能的特殊隔熱玻璃,藉由玻璃窗面的配置位置,來控制陽光直射的角度。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候機室大廳以大片窗面營造開敞空間氛圍。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藉由巧妙的屋頂結構,兼顧自然採光與遮蔽日照的需求。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旅客接送區也充滿濃厚的空間設計感。

巧妙融合藝術 創造視覺亮點

為了在巨大的空間當中產生視覺的平衡,設計團隊也在航廈當中設置了數座裝置藝術作為視覺焦點,像是航站正中間的「Sana Al Nour」,就堪稱中東地區最大的藝術裝置,光是高度就有22公尺,直徑也達到壯觀的30公尺,以1,632片帶有弧度的透明玻璃進行組構。

負責操刀這件作品的Carpenter | Lowings設計公司表示,創作靈感汲取自阿布達比當地傳統的巴吉爾(Barjeel)通風塔樓,不僅成為視覺亮點,同時也真正具有引導通風與採光的效果。藉由將光線與氣流由出境大廳導引至入境大廳,提高整體航廈的能源使用效益,減少10%耗能,成為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傳統文化與創新科技完美結合的範例。

另外航廈內的「焦點階梯」(Feature Staircase),除了可讓旅客當作方向指標,也增加了空間的層次感。有鑑於許多機場設計多將重點放在出境大廳,這座機場想要打破這種不均衡的局面,特別強化入境動線設計,讓所有旅客一抵達就能驚嘆於航廈的壯觀空間。因此這道「焦點階梯」巧妙將入境廊道與入境大廳串接,讓旅客一下機就能對阿布達比產生深刻的視覺印象。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Sana Al Nour」汲取傳統通風塔樓意象,不僅成為視覺焦點,同時也具有引導通風與採光的效果。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➁ 扎耶德國際機場 以頂尖科技打造新世代航站「焦點階梯」巧妙將入境廊道與入境大廳串接,讓旅客一下機就能對阿布達比產生深刻視覺印象。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6
標籤索引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全球最美機場專題➀ 新加坡樟宜機場 以「挑戰世界之最」出奇制勝

作為新加坡國門的樟宜機場,不只是全球重要轉運中心之一,同時亦為網美最愛的吸睛地標;各種貼心、細膩、創新的規劃,更讓它長期穩坐全球年度最佳機場之列,躍身各國空港設計標竿。

震旦家具×Halo靜音艙—創造開放式辦公室的專注空間

企業頻繁的跨團隊交流與協作,使得「開放式辦公空間」逐漸取代傳統封閉式的辦公室。開放式辦公室也有其困擾之處,其一就是工作噪音和缺乏隱私。震旦家具推出的「Halo靜音艙」,對於在工作任務中需要安靜、專注進行的員工來說,無非是一大福音。

恩佐.馬里的義大利設計—反骨與顛覆

身為二次戰後的義大利設計巨匠,恩佐.馬里曾為多家知名品牌創造無數產品,在他橫跨60年的創作生涯中,很早便開始強調設計必須從材質、美感達到永續,以落實設計必須能被所有人共享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