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也是創新、創造力、選擇與決策科學的世界級專家,同時她在創新方法上為許多組織提供顧問諮詢,身為印度裔美籍、移民第二代,幼時罹患眼疾,及長全然失明,仍求學不懈,擁有華頓商學院學士、史丹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在TED的兩場演講,合計超過760多萬人次觀看。
腦力激盪已經過時、盲目試錯無效耗費資源,適應新時代的需要,用正確的路徑打破思維的限制。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希娜.艾恩嘉帶來獨特的「破框思維地圖」,內容傳授一套務實可行、高品質、高效率的創意發想工具,因應各種各樣難題,找到最適配的解方組合。

從失敗中獲得教訓?
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破框思維法時,一定會有學生問:「我們何不也研究失敗的案例?」這是很公平的問題。從小,父母師長的諄諄教誨,告訴我們可以從失敗當中獲得最多教訓。等到我們長大,每次看到有人失敗,就繼續對他們說同樣的話。這麼說真正的目的,是要鼓勵你振作,不要認為失敗是你的錯。失敗當然有寓意:沒有人是完美的。從失敗中東山再起,也有助於我們培養出韌性。
然而,可惜的是,有很多人無法從失敗中恢復。如果你細想的話,會發現幫助你成長的並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你如何因應失敗。失敗只教會我們一件事:之前這樣做是錯的,也可能教會我們要謙遜。如果說失敗是最好的老師,我會叫你盡量失敗,以便從中學到最多。失敗很傷人,也因此才讓你記憶猶新,但失敗才不是什麼最好的老師。
奇異工業的總裁兼執行長綽特,他要花掉幾十年的時間實際經營每一家工廠才能靠自己學到皮毛,這遠遠不及他從收集各家廠長累積經驗中得到的。畢卡索花了很多年時間才靠自己成為專業的畫家,但很多很有想法的專業畫家載浮載沉。畢卡索在創新上搶先一步,是因為借用了其他藝術家的想法,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非洲的雕刻家。如果畢卡索透過累積經驗來掌握非洲藝術的技巧,他得要花上好幾年。然而,他沒有這麼做,他是從其他藝術家身上學習。
另一個我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努力避免失敗會不會讓我們厭惡風險?如果說創新永遠有風險,難道我們不應該擁抱失敗嗎?」確實有一些創意家建議未來的創新者要「及早失敗,經常失敗」,他們把每一次的新嘗試都當成實驗,有些實驗注定會失敗。但是,如果你遵循破框思維法,有系統、甚至是根據方法論去進行創新,可以降低你失敗的機率。
我們來看一看科學的方法,科學上的實驗也不是每一項都有相同的重要性,有些是好實驗,有些是很糟的實驗,我希望你能避開很糟的實驗,而破框思維法告訴你要如何做到這一點。相對之下,破框思維法提供的是更有機會成功的好想法。
沒錯,要落實這些想法也是實驗,但因為你是以成功的戰術當作穩固的基底來發想構想,成功的機率要大得多。我們都知道,據估計有九成的新創事業都會失敗。知道誰失敗是很有用的資訊,但你不應把失敗案例加入你的選項表裡。你希望提高你正在試做實驗的成功機率,不要失敗。牛頓並不是站在實驗失敗者的肩膀上,他是站在過去有所成就的人的肩膀上。
善用過去成功的元素不會自動消除風險。創辦Netflix是一項實驗,但這是一項以扎實戰術為憑的實驗。在科學界,研究人員花在建構實驗的時間,通常比實際執行的時間更長。不要害怕失敗,但也不要自招失敗。破框思維法以扎實的元素構成你的想法,提高你實驗終能成功的機率。

如何選對解決首要的核心問題
我們來聽聽愛因斯坦的忠告:「人必須培養出直覺,知道什麼是你必須花費最大心力才能勉強辦到的事。」他的建議很簡單,但非常深奧。你會想要盡你所能,但是不能超過自身能力,不然的話,你會失敗。要找到這種水準的問題難度,靠的不是分析性的公式,而是「直覺」,也就是說,你要靠自己摸索。我們在破框思維中的第一步也是這麼做。
在這裡我會提供一些工具,幫你找到關心的問題,並用適當的方式定義問題,助你找到非凡的解決方案,把你的大構想化為現實。當你踏上這段旅程,你要做一些練習,這些練習會幫助你像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團隊那樣,一再地描述再描述你要解決的問題,直到得出一個你認為有意義而且可解決的問題。
「描述問題」是選項表的第一項要素。一開始你的問題只是草稿,這表示隨著你繼續往下進行破框思維法的其他步驟,問題能夠改變而且也可能真的會改變。

拿一張紙寫出這個問題
請記住,這只是草稿。有時候,你想解決的可能是和你切身有關的問題,有時候,你可能想的是要解決別人的問題,不管是哪一種,花幾分鐘把問題寫下來,盡你所能,選用能讓你感受到深遠意義的詞彙來描述。你愈是運用能傳達出超越字面意義的詞彙來描述問題,就愈能保有動力迎接之後的幾個步驟,也愈可能創造出較有意義的解決方案。
你的腦袋裡可能早就有很多問題不停打轉,你知道如果能解決的話能帶來很多益處;這些問題可能是你看新聞報導、你在做早晨某些例行活動或是上班途中想到的,如果全部都要列出來,清單會很長,因為你這是在檢視人生的每一個面向,但是你無法解決每一個問題。你必須挑選一個有意義的問題來解決。要做到這一點,請完成以下的思考練習。
拿出一張紙,寫下答案回答以下各項問題。針對每一項問題,請快速寫出5到7個項目。請花一整個星期做這項練習,並在每天的不同時間去做。
Q1:寫出你日常會遭遇而且希望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
不要受限於可不可能解決,請先跳脫這一點,寫下你想到的每一件事。接著,當一天要結束時,每天都想一想這些讓你非常煩惱、最想解決的問題。哪些問題不斷出現?如果你的問題不斷重複出現,重複可能就是你選擇解決此問題的理由。
Q2:想一想你最有興趣或是你想更深入了解的主題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深陷工作與雜務當中,以至於忘了自己還有可能去學習。我希望你每天都寫下你最感興趣的事物,這些你有興趣的事很可能會揭露你最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或者成為你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想要更深入了解的面向。
Q3:找出你在日常生活中最在乎的事物
當我們去注意自己在乎什麼事,比方說好好吃飯、照顧寵物、在一天將盡時讀一本好書,就會自動開始想辦法讓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更美好。當你感受到深刻的使命感時,記錄下這些時刻,因為我們會在這些時候找到自己最在乎的事物。
完整檢視你的全部答案。如果你看到某些問題出現不只一次,請把重點放在這些問題上。如果你找到的問題、興趣或使命感太過廣泛,請在這個問題範疇內想一想比較小的問題。比方說,如果你的興趣是娛樂消遣,你可能發現,成人沒有太多機會參與有組織的運動項目。
如果你的焦點是藝術,你可能覺得應該讓更多人接觸到古典音樂。如果你在專業上有利於管理組織,你可能會注意到你的工作團隊在某個專案上可以善用一些你提供的協助。你會開始看到你的動機從問題清單裡浮出來。當你開始縮小範圍,則會開始看到一個你可以而且也想要解決的問題慢慢現身。
等你徹底想過並找出你認定想要處理的問題,請寫出幾個句子來描述你的問題。以定義問題這件事來說,描述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將腦中的詞彙實際寫在紙上,可以幫助你更理解想要解決的問題,以及為什麼你會這麼想。寫下來,可以幫助你把想法化為明確的概念,更精確瞄準你有意解決的問題。
出自:《破框思維的技術》/天下雜誌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