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 瘋狂的石頭:陝西石峁遺址考古新發現及解讀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0年 2月 No.583
講座回顧 瘋狂的石頭:陝西石峁遺址考古新發現及解讀圖五:石峁遺址皇城台
12月14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老師來到震旦博物館,就石峁遺址的發現及其價值向觀眾做了一個全方位的解析。

 

何以石峁:無可替代的時空關係

石峁遺址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在西元前2000年前後最大的城址,屬於龍山文化晚期遺存,處在新石器時代與夏代交界的這一重要時間節點上。它地處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處於兩個河流夾擊的台原之上,為該片區域一百余座龍山遺址中最大的石城聚落。石峁遺址的發現為中國早期文明“多重花瓣”的格局再添了一瓣,極大地豐富了學者對於中國文明起源的認知。

漫長歷程:對石峁遺址的探索

對於石峁遺址的探索早在1958年就已經開始,至今已經有了將近六十年的歷程。自1976年戴應新先生徵集了127件石峁玉器以來(圖一),石峁遺址這座沉寂了四千年的石頭城正式步入了世人的眼光。這些形態不一、玉色各異的器物無不訴說著這裡曾經的輝煌。

而石峁遺址的價值遠不止其出土玉器本身。最近的石峁考古工程項目自2011年立項以來,陸陸續續對遺址外城、內城以及皇城台(圖二)進行了發掘,都有重要發現。
 

講座回顧 瘋狂的石頭:陝西石峁遺址考古新發現及解讀圖一:石峁玉人頭

 

講座回顧 瘋狂的石頭:陝西石峁遺址考古新發現及解讀圖二:石峁遺址鳥瞰圖

外城東門址:現實與精神的雙重屏障

在石峁外城,考古工作者選擇了東門進行發掘(圖三)。東門遺址內有角台、南北墩台、甕城、馬面、哨所等設施,這精巧複雜的結構使其擁有很強的防禦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溯源中國古代都邑城防建築體系。
除了大型的防禦設施,石峁遺址的外城考古還發現了藏玉於牆(圖四),即將玉器散落在牆體內的現象。這可能與中國先民對玉石的原始崇拜有關,不過還需要更多證據的支持。
 

講座回顧 瘋狂的石頭:陝西石峁遺址考古新發現及解讀圖三:石峁城址外城東門發掘鳥瞰圖

 

講座回顧 瘋狂的石頭:陝西石峁遺址考古新發現及解讀圖四:石峁遺址外城東門址外甕城北端東側石牆內玉剷出土狀況

內城墓葬:石峁人的生與死

在石峁內城,考古工作者對一處大型墓葬進行了發掘。這處遺址在早期是石峁人居住的窯洞式建築,在晚期才成為了墓葬,使得其擁有生與死的雙重意義。發掘時,雖然主墓室已被盜掘,但是仍然發現了石棺、殉人以及隨葬的玉器、陶器和各類生產工具,為石峁生活的研究提供了珍貴材料。

皇城台:龐然大物的核心所在

皇城台(圖五)是石峁遺址最為核心的金字塔狀宮城區,迄今為止發現的重要遺跡和雕像也集中在這個區域。

皇城台的南牆處建有大體量的夯土護牆,石雕(圖六)也大量集中在此處。這些石雕在題材上,有人物、獸面、神面、圖騰柱以及敘事題材的雕刻,風格接近石家河文化。

皇城台內部還發現了豐富多樣的各類珍貴遺存。如數以萬計的骨針、大型鑄銅設施、象徵草原文化的陶鷹、大批量口簧和蔔具、鱷皮鼓等等,被認為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講座回顧 瘋狂的石頭:陝西石峁遺址考古新發現及解讀圖六:石峁城牆上的石雕神面

石峁的未來:展望與開發

迄今,學者對於石峁遺址的瞭解也僅是冰山一角,諸如歸屬性問題及其與皇帝部族的關係等問題都還有待未來的研究者來解開。

同時,遺址展示和申遺工作也在有序展開。在不破壞遺址和文物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促進廣泛研究和公眾傳播是所有石峁考古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392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