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建築個展 震旦博物館——又見安藤忠雄

文/震旦博物館.鳴謝/安藤忠雄、馬衛東、TAAA(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2021年 9月 No.602
藝術×建築個展 震旦博物館——又見安藤忠雄圖一:2013年安藤忠雄在震旦博物館
今年3月,安藤忠雄的兩大個展在中國大陸拉開帷幕。一邊是安藤忠雄建築設計生涯的大型回顧,一邊展現安藤忠雄的藝術人生,我們終於有機會從更全新、更豐富的視角去認識一個更加立體的安藤忠雄(圖一)。

作為安藤忠雄設計的第89座美術館──和美術館的建築(圖二),外觀設計和內部細節都延續了安藤風格,也隨處可見他對於「圓相」的思考。
在和美術館的展覽中,有10位對安藤的創作產生過影響的藝術家,其中之一啟發他「圓相」思考的就是吉原治良。吉原治良是日本前衛藝術團體「具體美術協會GUTAI」的創始人,具體派主張「不要效仿他人」,希望透過直接面對物質的本體來追求藝術的創新。
「圓」這種看似侷限卻又充滿靈性與自由的元素,被安藤創造出無限可能性,「圓」給他們帶來是挑戰性,更是自由。
「光影」也是安藤忠雄建築作品的另一大要素。不管是公共建築,還是私人住宅,安藤忠雄似乎將光影融入了他的每一次作品之中。
「光之教堂」在安藤忠雄基於建築的現實因素考量上,創造出群眾寄託心靈的教堂信念、對於祈禱莊嚴又美麗的場景感動,以及對簡樸禁慾的生活憧憬,或許是其能最終呈現的主要原因。
 

藝術×建築個展 震旦博物館——又見安藤忠雄圖二:廣東和美術館
混凝土在大眾眼裡是最後成型的堅固模樣,但是作為一種建築材料,它在凝固之前卻是具有流動性和可塑性的,帶給建築師可自由發揮的創作空間。
只用一種材料創作,既有自由又有侷限性,而安藤就是要接受這種「挑戰」。「清水混凝土詩人」,這一被大眾所賦予的聽上去清冷又浪漫的標籤,或許可以跟安藤將其手下的混凝土賦予一種秩序和美感的行為平行而論(圖三)。 
 


 
藝術×建築個展 震旦博物館——又見安藤忠雄圖三:住吉的長屋,日本大阪,1975-1976,
攝影:安藤忠雄
「那是為了讓人們在心中只留下對空間的體驗,而創造出樸素又充滿力量的空間;一種藉由牆壁圍築營造的空間感和外界射入的光線,就能道盡一切的赤裸建築。」 
作為安藤忠雄在大陸承接的第一個博物館改建專案,「矗立於黃浦江畔的文化寶盒」,是
安藤在改建震旦博物館時的設計理念(圖四)。
藝術×建築個展 震旦博物館——又見安藤忠雄圖四:安藤忠雄震旦博物館手繪稿
震旦博物館面朝外灘、背靠高樓林立的陸家嘴,這種歷史感與現代感的對比也帶給安藤
很多靈感,例如:博物館極簡的外立面塑造,就是安藤為了讓建築整體看起來更加現代,與周圍的建築相呼應(圖五)。
層次分明的幾何線條、圓相的旋轉樓梯、象牙白和淺灰色的空間以及光影在館區內的變幻,這裡依舊有安藤忠雄的個人風格。此前外露的混凝土風格,在這裡變得更加內斂,館內文物和外灘所賦予的歷史感,也使得這份美感變得更沉靜、更穩重。
 
藝術×建築個展 震旦博物館——又見安藤忠雄圖五:震旦博物館夜景外觀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1185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