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力量 2022國際博物館日系列線上活動

圖.文/震旦美術館
2022年 7月 No.612
博物館的力量 2022國際博物館日系列線上活動圖一:2022國際博物館日官方主題——「博物館的力量」。
2022國際博物館日以「博物館的力量」為主題(圖一),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數位化與可及性方面的創新力量、透過教育進行社區建設的力量」這三個視角來共同探討博物館為其所在社區,帶來積極變化的潛力。這一主題在去年「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的基礎之上,仍然引導我們在後疫情時代不斷思考和探索博物館的潛力和更多可能性。

間隔一年,身在上海的我們又迎來一次十分特殊的國際博物館日。自2020年疫情以來,全國的博物館都受到極大影響,而我們在思考博物館未來的同時也一直堅守在這裡。
2021年,我們在進行博物館的「恢復和重塑」之外,也相信博物館可以帶給觀眾文化的滋養與心靈的慰藉。2022年春天,上海的時間好像按下暫停鍵,但上海的博物館們在用自己的努力帶給大家希望,也讓大家堅信精神力量的重要性。透過各類線上展覽、數位博物館,線上教育活動的開展、社群的建立,我們也變得更加相信數位化以及教育、社區的力量。

震旦博物館線上特別活動

震旦博物館值此2022國際博物館日之際,線上為大家準備了一場雲導覽(圖二)和一場特別講座。本次雲導覽,震旦博物館的志願者講解員利用我們的數位博物館「數位震旦」(圖三)帶大家再次進入博物館一探究竟,了解博物館和文物背後的故事。雖然無法線下駐足仔細欣賞文物,但得益於數位博物館的資源和志願者的生動講解,線上觀眾也熱情不減,大家展開三小時的雲遊時光,受益匪淺。
 

博物館的力量 2022國際博物館日系列線上活動圖二:震旦博物館透過雲導覽,帶領大家進入博物館一探究竟。
 

 

博物館的力量 2022國際博物館日系列線上活動圖三:震旦博物館的講解員運用「數位震旦」生動進行講解,觀眾線上領略文物之美。


與此同時,呼應本年度「博物館的力量」的主題,震旦博物館執行長黃聖智帶來「站在巨人的肩膀看藝術—淺談藝術賦能」特別講座(圖四)。從黃執行長多年的藝術顧問、藝術專案規劃、策展和營運經驗出發談藝術賦能,而什麼是藝術賦能?可以從哪些層面實現,當下上海的探索模式又是如何?因展覽僅僅只是藝術面向大眾最初始、也最直接的方式,教育活動、媒體策劃、社區活動等,也都由博物館出發,經過與各社會、各面向的合作,最終流向大眾本身。
身處後疫情時代,我們會面臨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但也透過與外界的連接不斷收穫著來自學界、行業、觀眾等各方面的扶持與信心。博物館帶我們了解過去,又幫助我們開拓眼界,不斷接受新的觀點。不管是疫情前還是疫情後的博物館,我們相信正如國際博協所闡釋的那樣—「博物館有能力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

 

博物館的力量 2022國際博物館日系列線上活動圖四:震旦博物館執行長黃聖智從自身多年的藝術營運經驗談藝術賦能。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1048
標籤索引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