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的進化方程式—八種方法 解鎖隱性潛能

文/林由敏.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2025年 5月 No.646
每個人都擁有未被發掘的潛能,只是許多時候,我們受到習慣、環境或自我懷疑的限制,導致這些潛能被深藏起來,突破隱性潛能關鍵在於:自我覺察、心態轉變、成長型思維、克服限制性信念,透過自我探索認識自己發現潛能,找到真正自我的價值與成就感,實現人生的更高可能性。

在東京奧運攀岩決賽場上,斯洛維尼亞選手—亞妮婭.甘佈雷特,面對15米高的岩壁,在體能耗盡的臨界點突然改變策略,以全新動作組合完成逆轉奪金。這場突破不僅展現運動極限,更揭示人類潛能開發的本質—真正的成長突破發生在思維重構的瞬間。當我們凝視鏡中的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基因、環境、經驗堆砌的既定存在,還是等待釋放的無限可能?

突破隱性潛能的方法

以下簡述企業在「獲利」與「永續」間取得最佳平衡的五大方法,並透過成功案例,提供實踐參考。

❶自我覺察——發掘內在的無限可能
自我覺察是釋放潛能的第一步。我們必須學會深入了解自己,包括個人優勢、弱點、價值觀以及興趣。透過反思與觀察,我們可以辨識出那些限制我們發展的心理障礙,例如過去的經驗、他人的評價或自我設限。
 
問問自己:我是誰?
Q. 我真正熱愛的是什麼?
Q. 什麼事情能讓我感到充滿動力?
Q. 我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Q. 我過去的成功經驗來自哪些特質?

透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從而找到發掘潛能的方向。

❷心態轉變——培養成長思維
許多人無法突破現狀,往往是因為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的限制。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則強調學習與進步,相信能力可以透過努力與挑戰來提升。

•擁抱挑戰與錯誤:成功的人並非不會失敗,而是懂得如何從失敗中學習。當我們開始接受挑戰,並將錯誤視為學習機會,我們的潛能便能逐步釋放。

•轉變內在語言:比如將原有固定心態的「我做不到。」改成成長心態的「我還沒做到,但我可以學習。」透過改變自我對話方式,我們能夠建立更正向的心態,促進個人成長。

❸內在驅動力——發掘真正的動機
如何發掘內在動機?其包括:熱愛、使命感、成就感,內在驅動力是促使我們持續努力的核心動能。當我們的行動來自內在渴望,而非外在壓力,我們會更有熱情和動力去實踐自己的目標。當我們找到內在動機,就能更有決心地投入學習與挑戰。

❹目標設定與行動力
•設定清晰的目標:有效的目標需要具備 SMART原則(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性、時限性):
短期目標:每天進步1%
中期目標:三個月內學習新技能
長期目標:五年內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執行與堅持:光有目標還不夠,關鍵在於行動。每天設定小步驟,不斷累積,才能逐步接近目標。

❺自我心理突破——戰勝恐懼與懷疑
恐懼與自我懷疑是許多人無法突破自我的關鍵因素。
•面對恐懼:恐懼來自未知,但行動能帶來信心。列出最糟的可能性,並準備應對方案。
•克服自我懷疑:回顧過去的成功經驗,與支持你的人交流,建立每日正向肯定習慣。

❻持續學習與成長思維
•擴展知識與技能:透過閱讀、參加課程、請教專家。每天學習一點新知識,逐步提升競爭力。
•透過挑戰學習:接受困難任務,培養解決問題能力。與不同背景的人合作,拓展視野。

❼脫離舒適圈,迎接變革
•舒適圈的危害:舒適圈讓我們感到安全,但也限制了成長。若不願接受新挑戰,潛能將無法發揮。
•突破自己:如何突破?每週做一件讓自己不舒適的事情。主動尋求挑戰,累積經驗值。

❽領導力與成功心態
•發揮影響力:領導不只是管理他人,而是啟發他人。並成為改變的推動者,影響周圍環境。
•建立成功習慣:如早晨例行的晨間冥想、運動、計畫。並積極建立人際關係,與正向的人交流,持續學習,永遠保持好奇心。

 

以實際案例說明——解鎖隱性潛能的重要轉折

1. 深層覺察:解構自我認知的黑箱

為何多數人仍困在自我設限的認知牢籠?關鍵在於未經檢視的潛意識程式——那些童年經驗、社會評價、文化框架編寫的隱形代碼,正持續影響著我們對自身可能性的判斷。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創立第二家世界500強企業KDDI時,突破「門外漢不可能成功」的質疑,正是源於他運用「現場主義」的深度覺察。每日親臨基站建設現場,在塵土飛揚中重新理解電信本質,這種打破專業壁壘的認知方式,讓他在花甲之年再次驗證潛能開發的黃金法則:突破始於對既有認知框架的系統性質疑。

2. 心態進化:構建持續突破的動力引擎

在矽谷創業圈流傳著「10%法則」:每當達成階段目標,立即將自我期待值提升10%。這種刻意製造認知失調的方法,實質是在重塑大腦的獎勵機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提出的「認知放鬆」理論,深刻解釋了舒適區的誘惑本質。大腦會本能抗拒需要高度專注的任務,也成為現代人突破自我的最大障礙。破解之道在於重新定義挑戰——將目標分解為「可完成的不適區」,如同運動員的漸進式負荷訓練,讓突破成為可預期的心理慣性。

3. 行動架構:打造潛能釋放的躍遷系統

神經可塑性研究顯示,持續42天的刻意練習能重塑大腦神經迴路。這為「微習慣」策略提供科學依據:與其設定宏大年度目標,不如設計每日1%的改進系統。日本將棋冠軍羽生善治的「千日修鍊法」,正是通過每日研究三種新棋步,在多變中積累出顛覆性的戰略思維。

潛能開發已從個人修煉升級為生存必需,麻省理工學院提出的「韌性成長模型」強調,在VUCA時代,個人需建立「T型能力結構」——在專業縱深外,拓展跨界認知寬度。當人工智慧逐步取代程式化工作,人類的獨特價值正回歸到創造性潛能的持續釋放。那些敢於突破認知邊界、重構心智模式、並將成長轉化為行動慣性的個體,終將成為塑造新文明的優秀人物。

 

實現人生的更高可能性

超越自我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透過自我覺察、心態轉變、內在驅動力、目標設定與行動,持續挑戰自我,最終發揮出最大的潛能。當我們擁有成長思維、勇敢迎接變革並持續學習,就能在不斷變動的時代中,成為領導者,創造更高的人生價值。現在,就是改變的時刻。你準備好釋放你的隱性潛能了嗎?

 

超越自我的進化方程式—八種方法 解鎖隱性潛能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5
標籤索引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一場與自己的潛能革命

本期封面故事以「超越自我,釋放隱性潛能」為主題,邀請讀者重新思考:我們的極限,真的已經抵達了嗎?

創新管理學專家 希娜.艾恩嘉—破框思維的技術 創新不再受限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也是創新、創造力、選擇與決策科學的世界級專家,同時她在創新方法上為許多組織提供顧問諮詢,身為印度裔美籍、移民第二代,幼時罹患眼疾,及長全然失明,仍求學不懈,擁有華頓商學院學士、史丹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在TED的兩支演講,合計超過760多萬人次觀看。

你問我答—大腦迴路因為資訊不斷快速湧現,受到過度刺激而瞬間爆開,稱之為_______腦?

Q:「________ 」腦,用來形容當我們花太多時間在網路上時,大腦迴路會因為資訊不斷快速湧現,受到過度刺激而一樣瞬間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