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如此豐富多彩,且充滿了不確定性。人類邁入數據經濟2.0時代,新技術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對市場競爭產生深刻影響。企業此時討論數據的意義和價值,如果僅以「數據談數據」是沒有太大的意義,企業該如何運用數據創造價值?
很多人把數據比喻為石油,但不同的是,數據來自應用,不管是否自覺,個人、企業,甚至每一部機器,時時刻刻都在貢獻並使用著數據。在不遠的將來,數據的應用會如同電力一樣,成為企業營運的必需品,滲透到企業的每一個業務環節。
「大數據」是近幾年產官學界的熱門議題之一,但許多人雖然聽過「大數據」這個名詞,卻對於其內涵不甚理解,有的人認為大數據就是「量很大」的數據,更有人以為凡是蒐集數據加以分析就是大數據。
科技和體育很類似,往往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遠,但不同的是,科技的發展往往顛覆傳統,將原有的體制全盤打翻,再創新局。在此同時,人們面對的究竟是轉機或是危機,就在一念之間了。
在21世紀的今天,科技早就已經不再是那種可望不可及的東西,科技的發展,在每一天裡,都影響著你我的日常生活。不管你看得到或是看不到,改變,其實就在你我的身邊,日積月累地發生。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個世界變得愈來愈陌生了。許多曾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時至今日,已經不再是熟悉的模樣。不管是材料、能源、醫療還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與20世紀相去甚遠。
從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全球都面臨了不得不然的變革,就連工作這件始終被視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都呈現了截然不同的面貌。後疫情時代,改變了的職場,還回得去嗎?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世界也變得跟以往不一樣了。以往扁平的世界,從實體的交流,轉往線上的溝通,加速數位轉型的發展,逐步邁向「新常態」(The New Normal)生活。科技讓人們走出了2020年,面對疫情,仍能維持生活、維持溝通、維持進步。
沒有人能預測到2020年會帶我們走到哪裡?僅過去6個月就產生了比過去10年更多的數位化轉型,每一次正在進行的轉型都在加速,規模也在擴大。一年前,我的許多數位轉型預測得益於這一轉變,但也有一些預測被更緊迫的需求所取代。透過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對明年數位轉型趨勢的精闢見解,帶領讀者搶先看見數位浪潮的下一步。
近年來在數位轉型相關議題中,IOT、工業4.0、區塊鏈、AI……等熱詞不絕於耳,由這些技術衍生的應用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崢嶸而出,彷彿這些關鍵技術與智慧工具將建構我們美好的未來。
在這個資訊爆炸、消費者選擇多元的時代,企業品牌要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答案或許就在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身上。AI在現今的科技發展下,已不再是工程師使用的運算工具,而是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特別是在數位行銷領域。
自2020年疫情爆發至2022年底才逐漸趨緩,電子商務成了這場戰役中的最大贏家,原以為人們習慣新的消費模式後,將成為常態並加速發展?但隨著疫情的消退,線上通路的銷貨已開始趨緩,實體通路卻漸漸地回溫。
電話網路(0G)在1940年首度推出市場。1980年代,首支行動電話出現,1G就此發生。2G在1990年代網際網路興起時報到。2000年前後,3G問世,頻寬費用以每年35%的速度下降。4G網路在2010年推出,2019年,5G開始以接近於零的價格提供比4G快100倍的網速。時至今日,各方競相將氣球和衛星發射到空中,這將為地球上每個角落的每個人提供持續的5G覆蓋。
科學管理是19世紀末期,由美國人弗里德里克.泰勒提出,主要是把工作簡單化、標準化、制定標準時間,並依據此作為生產計劃和管理的依據,這就是所謂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