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元代青花大罐有盤口雙魚耳、盤口雙獅耳及直口無耳等類型,其中的直口無耳大罐沒有附加其他零件,紋飾配置富有變化,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大罐即屬於90°的分景設計。
元代青花主要生產於景德鎮,胎釉品質和燒窯工藝比早期進步,因為使用國外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畫紋飾,顏色深濃如藍寶石即成為它的特色,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大罐正是典型器物之一。
十三世紀,蒙古族人打通東西方的陸上通道,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元朝建立之後,中西交流頻繁,各種外來文化進入中原,其中以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最顯著,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執壺正是此一背景下的作品。
龍紋是宣德官窯青花瓷器的常見紋飾,梅瓶、大罐、天球瓶、葫蘆扁壺及碗盤等器物都可看到它的身影,在體型較大的瓶罐上常以單體環繞的形式設計,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梅瓶即是此類作品。
宣德一朝僅有十年,瓷器發展卻很有成就,除了紅釉、甜白、釉裡紅、仿官窯及仿哥窯等器物之外,青花瓷器也獲得世人很高的評價,本期所要欣賞的雲龍紋大罐正是此一時期的作品。
永樂時期青花瓷器的造形比前朝豐富,除了受外來文物影響而增加的新形制之外,傳統器類在造形上也有自體性的特色,如本期所要欣賞的玉壺春瓶即是其中一例。
明代永樂時期,與中亞、西亞地區交流頻繁,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部分青花瓷器以伊斯蘭地區金屬器作為模仿的對象,燒製出前所未有的形制,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執壺即是代表性的作品。
花鳥紋是陶瓷器的紋飾之一,唐宋時期的長沙窯和磁州窯產品即已開始運用,明代永樂時期盛行用寫生技法繪畫,配合器形做不同的設計,如本期所要賞析者即是其中一例。
梅瓶屬於傳統形制,也是青花瓷器的主要品類之一。元代梅瓶體型高大,帶有霸氣,明初雖有式微,但到永樂時期再度興起,形制轉趨秀麗,如本期所要賞析者即是此時的典型作品。
青花瓷器主要以筆繪方式製作紋飾,部分器物結合「貼、塑、刻、劃」等胎體工藝技法來豐富紋飾的表現,如本期所要欣賞的明永樂時期青地白花波濤龍紋扁瓶即是其中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