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隨著經濟成長、創造榮景卻也讓全球付出代價——「氣溫持續上升、信任不斷下降、價值體制崩壞」,企業為此背負著惡名,也飽嚐苦果,需要新的經營模式來化解危機!哈佛大學教授韓德森,是當今研究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領域的權威,她指出,「為了賺快錢,我們正在摧毀世界、破壞社會的根基。在整個系統分崩離析之前,我們必須跨越股東價值極大化的簡單思維。」
近幾年,若問起哪些「關鍵字」備受全球企業、投資者甚至各國政府高度關注,且日益投注資源積極發展的,那肯定非「ESG/永續」莫屬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形象廣告甚至金融商品都會冠上ESG或永續的名號作為行銷主軸,便能清楚得知該領域的蓬勃程度,此外,疫後復甦的2022年也將會是ESG急遽升溫的關鍵時刻。
微軟在全球一百多的國家,雇用超過十八萬各員工,由於新冠疫情衍生的封鎖狀況每個國家大不同,微軟總部在2020年10月正式啟動混合辦公模式。不需要跟任何人報備,員工可以有50%的時間,不需要進辦公室,自由選擇要在什麼地方工作。
自Covid-19於全球大流行後,疫情的反覆不定迫使企業必須隨時準備不同的應變方案,並接受多元的工作型態,勤業眾信在「重返工作場所」調查顯示300名企業高階主管中發現有68% 將採用實體、遠距並存的混合辦公模式。
受疫情影響,環境與生活型態發生變化,人們無法維持原有生活裡的所有關係。且人們可能會增加新的關係,而這些關係會改變人的友誼網絡,也會重新定義關係的優先排序;疫情就是生活型態改變導致人脈大洗牌的標準案例。
疫情後,面臨人與人之間開始面臨零接觸、減少互動;但在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社交涉及到人的情感與歸屬,會影響到其他層面的滿足感。所以,建立人脈不只是為了工作上的利益,而是生活各方面無法逃避的問題。
近一年多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造成供應鏈斷鏈、市場需求改變、企業流程重組等等;在相關因素衝擊下,企業犯錯的機率更是大幅增加。危機專家告訴我們如何零失誤學習,讓我們擺脫困境,邁向成功。
在現今充滿變動的世代中,人人都必須保持對外在環境的敏銳度;但熟悉的日常作業卻破綻百出,一旦犯錯就手忙腳亂,接二連三失誤,該怎麼辦?個人、團隊、制度都忙中有錯的時代,現代上班族最需要的「零失誤」思考術,訓練好習慣,才能徹底改變職涯。
新冠疫情在全球延燒近兩年,這是人類史上空前的大災難,大家都陷入兵荒馬亂的危機中,國家、社會、企業、家庭與個人,究竟何去何從;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考驗著我們的應變能力、理性決策與前瞻智慧。
現今科技技術迅速更迭帶來了新產品、新行業,這些日新月異的技術和產品被廣泛和深刻地應用於企業的數位轉型中。對企業而言,跟上數位世界的每項變化和進步,是立足當今商業世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只有積極應用新技術的產業,才能迎來新的增長動力和發展潛能。
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就是讓人能完全沉浸在某種情境中的體驗。藉由數位技術或環境,打造近乎現實的情境,讓使用者體驗時能完全投入,產生連結與共鳴。記得科幻電影中常出現的場景嗎?主角揮動雙手就可以操作螢幕或者移動桌面,搭配操作指令立即完成動作;或者主角拿起桌上的眼鏡,對面的座位立即呼叫出遠方虛擬影像呈現的人物,一起開會討論特務情報。
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企業帶來翻天覆地變革,讓所有人都開始積極面對近幾年熱議的「數位轉型」。世界經濟論壇(WEF)近期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未來10年的經濟發展高達6至7成的核心價值都與數位化有關。
新冠疫情改變的不只是人們的生活,更是一場變與不變的生存戰,如果你還在等著疫情過去能回復「常態」,那就準備被環境淘汰。每次社會遇到重大衝擊後,都會形成 「新常態」(New Normal),像是兩次的世界大戰、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去年開始的新冠疫情,都對全球的人類和社會運作產生長遠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