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就是讓人能完全沉浸在某種情境中的體驗。藉由數位技術或環境,打造近乎現實的情境,讓使用者體驗時能完全投入,產生連結與共鳴。記得科幻電影中常出現的場景嗎?主角揮動雙手就可以操作螢幕或者移動桌面,搭配操作指令立即完成動作;或者主角拿起桌上的眼鏡,對面的座位立即呼叫出遠方虛擬影像呈現的人物,一起開會討論特務情報。
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企業帶來翻天覆地變革,讓所有人都開始積極面對近幾年熱議的「數位轉型」。世界經濟論壇(WEF)近期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未來10年的經濟發展高達6至7成的核心價值都與數位化有關。
新冠疫情改變的不只是人們的生活,更是一場變與不變的生存戰,如果你還在等著疫情過去能回復「常態」,那就準備被環境淘汰。每次社會遇到重大衝擊後,都會形成 「新常態」(New Normal),像是兩次的世界大戰、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去年開始的新冠疫情,都對全球的人類和社會運作產生長遠的改變。
對全世界多數產業來說,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衝擊和損失是無庸置疑的。短期內直接受損的是餐飲、旅遊、服務等B2C市場(消費市場),店家無法開門營業導致虧損、裁員甚至是歇業;中長期來說,這樣結構性的經濟損失也會逐漸影響到上游的B2B市場(工業市場),像是機器設備、零組件、原物料的需求減少。
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如此豐富多彩,且充滿了不確定性。人類邁入數據經濟2.0時代,新技術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對市場競爭產生深刻影響。企業此時討論數據的意義和價值,如果僅以「數據談數據」是沒有太大的意義,企業該如何運用數據創造價值?
很多人把數據比喻為石油,但不同的是,數據來自應用,不管是否自覺,個人、企業,甚至每一部機器,時時刻刻都在貢獻並使用著數據。在不遠的將來,數據的應用會如同電力一樣,成為企業營運的必需品,滲透到企業的每一個業務環節。
全球還沒走過疫情黑暗期,我們正處於一個逆轉危機為商機的關鍵時期。據調查顯示:財富100強企業中,能有效利用大數據者,其人均產出可提升14.4%。企業決戰數據時代已來臨,整合AI與數據賦能,將成為下一個生存保衛戰。
COVID-19新冠肺炎發生迄今已近一年半的時間,疫情持續至今雖已逐漸趨緩,但回想疫情之初,許多企業為了防疫,開始實施在家上班或是輪班的遠距工作方式,改變了過往在公司上下班的工作型態,主管們該如何有效掌控遠端管理,達到有效辦公呢?
疫情後,外加隨著虛擬工作的相關技術愈來愈成熟,同在屋簷下辦公的工作型態已日漸崩解。IBM自1995年開始實施遠距工作,目前在全球有四成員工採遠距工作,出售多餘辦公室空間後,獲利19億美元,轉租收入超過10億美元。eBay、美國太空總署、麥肯錫、嬌生等大企業,全球五分之一的勞工早已採遠距辦公模式。
2020年COVID-19疫情,讓遠距辦公趨勢加速進行,更成為上班生活新常態!美國最大的freelance平台預估,2028年將有七成以上的人採用遠距工作模式。未來,遠距辦公已從趨勢變成「進行式」,你、我生活模式將有何改變?
2020年初全球爆發新冠肺炎,至今仍在全球延燒,這場疫情在全球奪走了近三百萬人的生命,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及生活型態。在家上班、線上學習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宅經濟躍上檯面,疫情也讓醫療衛生再度成為顯學。
一群年約55~65歲的健康初老族,如同秋天的橘色般燦亮,被稱為「橘色世代」。英國《經濟學人》指出,未來,全球65歲以上仍在工作的人口數會是現今社會的3倍,在收入穩定、需求日漸擴大之下,如何滿足50歲以上橘世代的心、提高生活品質?將會在未來形成龐大的需求與商機。
企業為求長久經營,尤其在當下疫後關鍵時期,最常面臨的是該繼續堅持既有本業,還是應該投入「第二曲線」商品或技術發展? 在職涯中,這個方法也有助於決定何時投入培訓新技能,尋找新出路。當「斜槓」成為趨勢,你是否也開始重新思考?
病毒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可說是前所未見。造成許多企業營運觸礁、受雇者面臨失業。也從此次疫情風暴中體會到,不論是企業主或是個人,儘早讓自己擁有跨界經營能力、彈性的工作模式,是面對後疫情時代最需要做的調整。「斜槓」毫無疑問是近年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個人和企業都在探討這個主題。
沒有人能預測到2020年會帶我們走到哪裡?僅過去6個月就產生了比過去10年更多的數位化轉型,每一次正在進行的轉型都在加速,規模也在擴大。一年前,我的許多數位轉型預測得益於這一轉變,但也有一些預測被更緊迫的需求所取代。透過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對明年數位轉型趨勢的精闢見解,帶領讀者搶先看見數位浪潮的下一步。
新冠肺炎為全球帶來了嚴重的疫情與經濟衝擊,並影響、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作息與消費模式,面對混沌不明、複雜難解的變局與挑戰,關鍵在於企業如何解讀與應變外在的變局,並適情適境地採取適當的轉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