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擁有說話力,才會讓你在職場上脫穎而出。以前講的「我很『憨慢』,但是我很會做事」,現在一點都不適用。財經主持人夏韻芬說,現今不但要會做事,更要告訴別人你到底做了哪些事。此外,社群時代,大家失去實體對話的溝通能力,對於情境的敏感度下降。這個時候,如果你先察覺、先學會好好說話,絕對可以為自己加分!
身處瞬息萬變、以男性為主的網路世界,前雅虎台灣總經理鄒開蓮靠著細膩的觀察與自省,提升自我,修練出獨到的管理風格,對上獲得全權信任,對下深受部屬愛戴。在許多乘風破浪的時刻,她總是勇敢面對內心的聲音,做出選擇,在未知中看見機會,而不只是風險。因為「人生最棒的事情,就是you never know」!
商業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是一切商業問題的根基,是判定創業者是否在正確賽道上的問題。潤米諮詢創始人劉潤認為,商業的進化,離不開「連接」。連接的過程,就是交易成本愈來愈低、網路密度愈來愈大、交易效率愈來愈高的過程。只有在商業之海中,看清「連接」前進的方向,才能順勢而為,譜寫屬於自己的商業未來史。
AI時代已經開啟!在我們面前,機遇與挑戰並存。AI與人性特質如何共存諸多課題,都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認為:「AI將是人類認識自我這一歷程的『最後一哩路』,我期盼能夠投入這個嶄新的、前景可期的電腦科學領域。」
企業尋找屬於自己的品牌發展之路,首先必須先訂立品牌定位。等候時機成熟時品牌自然為顧客所認同。管理學者陳春花提出,一個品牌的構建,需要經歷一段過程,累積許多關鍵要素才得以完成,否則企業所做的努力可能只是品牌發展的一個點,並不具有全面性。企業如何找到最合適自身需求的品牌發展方法
2022年春天,國際貨幣基金主席喬治艾娃曾提出警告,世界經濟正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考驗」,而且可能遭遇的是「眾多災難匯集的局面」。
世界變動的太快,要如何在模糊不確定的情況下,仍保有積極前進的能力?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表示,「我很肯定地說,就算疫情過去了,這世界變動的速度絕不會放緩,絕不等待我們。」
創客創業導師程天縱是電子科技業的專業經理人,曾於惠普、德州儀器、鴻海與富士康擔任高階主管。退休後創立「Terry&Friends」創業社群,除了線上交流,也在各大城市舉辦創客創業分享會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盧希鵬老師以「結構洞」,來說明當工作、消費、學習、娛樂、生活⋯⋯在真實和虛擬間穿梭,交織成一個複雜的超連結網路,而其中存在著許多該連結卻未連結的空洞,就是所謂的「結構洞」。誰能成功穿越結構洞,連結多重網路;誰就可以取得兩個社群間資訊及交易的控制權,擴大自身社會資本的優勢。
財星五百大企業CEO教練、全球第一領導大師馬歇.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被美國管理協會推崇為過去八十年來,影響管理領域最深的五十位思想家之一。他淬鍊一生的人生智慧,教育大家如何減少懊悔,活出一個自我實現、豐富滿足的人生。
有日本「經營之聖」美譽的京瓷創辦人、名譽會長稻盛和夫,今年8月因衰老辭世,享耆壽90歲。稻盛和夫創立日本3大電信業者之一 KDDI的第二電電,並為日本航空重整盡心盡力,帶領日航起死回生;日本經營之聖的管理、人生哲學,值得企業各界與個人學習。以下分享最新出版的《稻盛和夫 工作的方法》,無私分享他一生受用的工作智慧,解答工作者最常見的困惑。
台灣奧美共同創辦人莊淑芬,縱橫廣告界30年,她創辦台灣奧美,走過廣告產業風起雲湧的變革;以放眼兩岸與全球的豐富閱歷,傳授給大家她的實戰心得;並提出現代領導人應帶頭解放職場自由,在面對新經濟、新世代來臨時,應具備創新管理方式,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COVID-19疫情已經改變了全世界,雖然有了疫苗、有了藥物,醫學發展愈來進步,但疫情造成的恐慌與挑戰,只有少數獲得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還沒有答案。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預言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發生率只會愈來愈高,人類必須正視這個現實,做好準備去面對疫後未來。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以熱情(Passion)、時尚(Fashion)做為品牌定位,發展四年後決定轉型,向綠色永續邁進。在朝向綠色永續邁進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山、水與樹,比人類更重要,因為我們這一代,除了是目睹氣候變遷的一代,也是唯一有機會拯救地球的一代。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權威岸見一郎,多年來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的諮商師與顧問。為了使世界更臻良善,花費許多精力在世界各地與許多「年輕人」對話、進行諮商。
蔡恩全是台灣微軟在位最久的總經理,也是微軟大中華區職級最高的台灣人。在他任內,台灣微軟業績成長3倍,並破天荒拿下全球微軟兩項大獎。30年的管理精華, 讓他體會到好主管絕不是天生,唯有透過找對典範、持續練習,才能建立起自己獨有的管理本事。
《第一財經日報》創辦人秦朔以多年來在媒體圈的經驗,他認為每個國家都有代表的創業家,如美國的愛迪生、萊特兄弟、亞歷山大.貝爾,德國的卡爾.賓士、西門子,日本索尼公司的井深大、盛田昭夫等,他們是天生的產品主義者。但在商業世界,還有一個因素同樣重要,就是「服務」。
二〇〇一年奇異執行長傑夫.伊梅特從傑克.威爾許(JackWelch)手中繼承的公司擁有強大的企業文化和優秀的員工,當上奇異公司執行長。是一個枝繁葉茂的大集團,從飛機引擎、電視台到貓狗保險,無所不包。看他如何帶領美國百年企業奇異,走過16年風雨的剖心自白。
亞馬遜公司的發展從2013年市值1200億美元的公司,如今亞馬遜的市值已經達到1兆美元,並成為既是Kindle公司,也是Alexa公司、雲端運算公司、好萊塢片廠、電玩製造商、機器人製造商、連鎖超市的業主。它是如何從一個電子商務平台變成一個超越谷歌和蘋果的科技巨頭?而創辦人貝佐斯,又是如何影響這個企業的發展走向?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蓋瑞‧哈默爾,以及管理實驗室共同創辦人米凱爾.薩尼尼在經過十多年來的研究和大量的案例探討,歸納出一套釋放員工潛能、幫助各產業大小組織進化的制度:那就是「人本體制」。
星巴克創辦人霍華‧舒茲在擔任星巴克執行長的後期,曾陪伴星巴克走過低潮,最後成為全球規模數一數二的的大型企業。對此,舒茲感到開心,他開心的不是利潤豐厚;而是星巴克得以運用其廣大影響力,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舒茲心中對於國家與社會的期許與願景,猶如散落的拼圖,而他正一片一片地將它拼為完整的圖案。
漢堡王創辦人吉姆・麥克拉摩分享他在經營過程的成功與失敗,以及從中獲得的寶貴人生教訓。隨時做好準備,無懼於嘗試新的方法、走沒人走過的路,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希望每一位閱讀這則故事的人,都能從漢堡王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發、從錯誤經驗中學習,毫不畏懼地朝未知的道路向前邁進。
城邦媒體集團創辦人何飛鵬以其職場40年的豐富經歷,分析企業營運的目的,就是要讓公司能穩定地獲利,領導者就要學會做生意、學會帶人用人、學會管理團隊。
創客創業導師程天縱是電子科技業的專業經理人,曾於惠普、德州儀器、鴻海與富士康擔任高階主管。退休後創立「Terry&Friends」創業社群,在兩岸輔導逾600個創業團隊。他認為專業經理人必須是全能的。必須知道所有部門的運作方式,具有擔任這些部門主管的能力,但仍然服從企業經營者的指揮調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時又是最好的團隊成員:使命必達,卻又能「成功不必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