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從創業開始,短短二十多年,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帶領亞馬遜,連續破壞、顛覆多個產業。上市23年股價漲超2,300倍,創造破兆元的市值,啟動零售、資訊服務革命,讓人們生活中離不開亞馬遜!後貝佐斯時代來臨前,一同洞悉他27年來的長期思維與商戰歷程。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花了十年潛心研究氣候變遷的原因與效應,在物理、化學、生物、工程、政治、金融等各領域專家的協助下,努力尋找阻止地球失速滑向環境災難的方法。他深入淺出地解釋為什麼我們別無選擇,一定要努力減到淨零排放,也詳細說明要達到這個重大目標,哪些是我們非做不可的事。
在快速變動的複雜新世界,企業如何持續追求成長與創新?全球最創新企業Salesforce創辦人馬克‧貝尼奧夫認為,答案是招募『開拓者』,打造一個人人懷抱使命感的企業文化。
這一年,我們重新學習了「有距離的關係」,「遠距」與「零接觸」之後,下一片烏雲,誰知道從哪兒飄來?心理學專家劉軒表示,情緒就像天氣,每天都在改變,雖然有時不穩定,但也不會持續很久。就像是太多雲會讓人想曬太陽,太陽太大也會讓人想找地方乘涼,情緒是一種訊號,告訴我們該如何行動;我們應該聽取自己的情緒,但我們不等於自己的情緒。
影響五十萬華人的激勵大師黑幼龍,分享多年企管訓練的經驗,從如何應對挑戰的智慧、發現自我價值、建立成功職涯的正向心態。從平凡小事抓住關鍵剎那,找到走出迷茫徬徨的力量,人生不只可以變好,還可以更好!
台灣烘焙大師吳寶春從「麵包職人」蛻變成「企業經營者」才發現,原來「會做」麵包跟「會賣」麵包是兩回事,相信很多技術職人跟大師一樣,滿腹本領卻缺乏經營觀念和品牌思維,面對現實的成本壓力、利潤需求、產品創新、人才培訓,如何做才能長久經營?
工作上,你具備的是「視線」還是「視野」?透過台科大教授盧希鵬的巧妙比喻——員工和專業經理人大多是「哈士奇」,創業家都是願意出走的「狼」,哈士奇靠主人豢養,但狼會主動追捕獵物,就算失敗也要嘗試,不達目的絕不終止。帶領讀者解析創業家精神,培養視野,成為為未來而存在的創業家!
NIKE創辦人菲爾.奈特從史丹佛商學院畢業,向父親借了50美元,開了一家公司,公司只有一個簡單使命:從日本進口高貴不貴的跑步鞋。他開著車將鞋子塞在後車廂,在美西一站又一站地推銷鞋子,1963年進帳了8,000美元,而今他創立的NIKE年營業額已突破300億美元。NIKE品牌的建立,即是他一步步完成腦海中市場藍圖的過程。他的故事對每個創業者、經營者都是無價的一課。
羅伯特.艾格在2005年接任華特迪士尼公司執行長。那是個艱困的時期,競爭比以往激烈,技術變遷也比公司史上任何時間快速。艾格明白爭論過去徒勞無益。唯一重要的是未來,而他相信自己很清楚迪士尼該走的方向,最終讓迪士尼蛻變為國際市場上更強勁的品牌,以下為他15年來體悟的管理精髓。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提問的能力比回答的能力更重要。」在三十年的媒體工作經歷,二十二年製作《楊瀾訪談錄》的過程中,提問不僅成為楊瀾的職業,甚至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她相信,提問是認知與溝通的語言方法論,同時提問也是一種底層能力。「如何更好地在某時、某地、與某人交談」的能力是每個人都用得上的。提出一個好問題,改善自己的認知與溝通的品質,甚至改變人生的軌跡。
中文卡內基訓練創辦人黑幼龍,將數十年的親身經歷與卡內基訓練內化,淬鍊出領導力的六大支柱,這些智慧結晶,不僅他人無法複製,更是一堂學校不會教,家庭教育也沒有教的重要能力。學習成為一個有人願意追隨的優秀領導人,帶你邁向職涯與人生的卓越!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帶領台積電超過10,000顆的聰明腦,用智慧與專業行善,溫暖且改善了台灣社會許多被遺忘的貧苦角落。透過十年聚沙成塔的努力,為社會開啟良善的心門,希望傳遞給更多人知道,填補社會角落裡的生命缺憾,成就美好生命,而這份心意蘊藏著柔軟的初衷,是企業對人才的心意、對土地的感恩、對社會的貢獻。
人工智慧造成人類的失業問題,創新工場李開復認為可以把這裡的「失業」定義為「工作轉變」。從短期看,這種轉變會帶來一定程度的陣痛,我們也許很難避免某些行業、某些地區出現局部的失業現象。特別是在一個適應人工智慧時代的社會保障和教育體系建立之前,這一陣痛在所難免。
被譽為「世紀經理人」、「全球第一CEO」、「美國當代最成功、最偉大的企業家」,1981年開始執掌奇異的20年間,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的前奇異執行長傑克.威爾許,於今年3/1去世,享壽84歲。
城邦媒體集團創辦人何飛鵬淬鍊職場上的40年經驗,從觀念、工作、用人三個角度出發,協助企業與個人了解如何妥善運用二刀流,讓每個人都能成為二刀流的主管。
小米創辦人雷軍是圍棋愛好者,他的投資風格也如同下圍棋,講究謀篇佈局,注重集體作戰。佈局往往決定成敗。在移動互聯網和電商領域,雷軍先後投出了多個成功企業,而小米則是雷軍決戰中的大龍。有人曾估值雷軍系總資產約150億到200億美元,將成為繼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之後的第四股力量。
一個人在職場上能獲得成功,主因不是智商(IQ),而是情商(EQ)。因為情商高的人能掌握情緒,就能協調一切;一個情商高的人,能令人感到「如沐春風」,如同知名作家蔡康永分享自己人生人際關係裡的「剛剛好」,找出適合自己、恰如其分的條件,讓人活得更自在。
在任正非的帶領下,華為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目標,當過去的通信產業巨擘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等都面臨衰退危機時,華為卻在持續成長。華為的實力究竟有多強:2018年,華為在全球擁有大約18萬名員工。產品與解決方案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印度、瑞典、俄羅斯等地設立研發中心,以及36個培訓中心。2018年華為智慧手機的出貨量超過2億部,首次超過蘋果公司。2018年,營收達到7,000億元再創新高,超越思科、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商。
歷經多次挫折也不放棄、比任何人都更為強大的信念和熱情,使稻盛和夫成為世界級企業領導人,帶領京瓷跨越國際。無止境的夢想與利他的理念,讓他創造出躋身世界前500大企業的京瓷和KDDI;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成長背景與人生際遇,成就了這樣的企業領導者?
重仁塾塾長徐重仁將其人生近四十年的時間,奉獻於台灣的流通產業。其中帶給他最大的經營事業之心得是,很多做事的概念及原理原則,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改變的只是訴求的方法及情境。如同無論是中小企業、微型企業,或是個人工作室,其面對顧客及消費者的道理大同小異。只要掌握原則,秉持初衷,堅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市場一定會給你應有的回饋。
出版傳記《之間》是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心願,其目的不在歌功頌德自己的人生,或誠品的成功,而是想藉著自己的故事,告訴年輕的讀者們,如果像他這樣迷途知返的生命,也有機會成就自我,其他人就更不該放棄創作傑出生命的可能。
全聯福利中心董事長林敏雄,以二十年時間,讓自己與公司定義了成功的價值。但如何做到?從商品、門市、後勤、行銷、人才、公益等面向,說明全聯蛻變的故事,印證「讓利」才能創造互利,以全聯的企業故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