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永樂時期的胎釉品質和燒窯工藝都有顯著的成長,加上皇帝個人品味的影響,青花瓷器的風格與早期不同,如本期所要欣賞的桃竹紋梅瓶即是典型的例子。
缽的形狀與碗接近,可以用來盛裝飲食,是佛教僧侶常用的器皿,宣德皇帝崇信藏傳佛教,與僧侶往來密切,所以景德鎮官窯廠有生產此一品類,如本文所要賞析之例即是宣德時期的作品。
青花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而產生的品類,最初創燒於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窯,到了宣德時期繼續燒製,除了造形紋飾與前朝相仿之外,宣德時期的天球瓶具有年款,是鑑別兩朝作品的重要依據。
宣德一朝僅有十年,瓷器發展卻很有成就,除了紅釉、甜白、釉裡紅、仿官窯及仿哥窯等器物之外,青花瓷器也獲得世人很高的評價,本期所要欣賞的雲龍紋大罐正是此一時期的作品。
龍紋是宣德官窯青花瓷器的常見紋飾,梅瓶、大罐、天球瓶、葫蘆扁壺及碗盤等器物都可看到它的身影,在體型較大的瓶罐上常以單體環繞的形式設計,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梅瓶即是此類作品。
明代宣德皇帝是永樂皇帝的愛孫,與永樂皇帝十分親近,即位之後延續永樂時期的青花瓷製作,並在傳統基礎上求新求變,開創自己的特色,如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螭龍紋梅瓶即是代表性的作品。
梅瓶屬於傳統形制,也是青花瓷器的主要品類之一。元代梅瓶體型高大,帶有霸氣,明初雖有式微,但到永樂時期再度興起,形制轉趨秀麗,如本期所要賞析者即是此時的典型作品。
多色系的五彩器於明代宣德創燒成功以後,到了成化時期發展出以高溫青花勾勒全器紋飾的鬥彩,成為世人眼中的極品,本期所要賞析的高足杯即是此一時期的作品。
十三世紀,蒙古族人打通東西方的陸上通道,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元朝建立之後,中西交流頻繁,各種外來文化進入中原,其中以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最顯著,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執壺正是此一背景下的作品。
青花瓷是元代的外銷商品之一,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其中有許多體型碩大的碗、盤、瓶等器物,是配合中東人士飲食習慣而製作的,如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大盤即是此類作品。
元代青花以大型器物著稱於世,尤其青花瓶的體型高長,除了小口梅瓶、盤口梅瓶及葫蘆瓶之外,還有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雙象耳青花瓶,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元代青花瓷的裝飾技法很多,除了用筆蘸取鈷料繪畫圖案之外,也會運用某些胎體工藝,與筆繪紋飾混合搭配,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大盤即時此類產品。
元代青花大罐有盤口雙魚耳、盤口雙獅耳及直口無耳等類型,其中的直口無耳大罐沒有附加其他零件,紋飾配置富有變化,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大罐即屬於90°的分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