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三彩器屬於低溫釉彩之類,因為釉料之中以鉛化合物為助熔劑,並加入銅、鐵、鈷、錳、銻等金屬氧化物作為呈色劑,即可燒製出繽紛的釉彩。
彩陶盛行於新石器時代,是以紅色赤鐵礦(赭石)、黑色錳氧化物及白泥三種顏料,在紅褐色或橙黃色的陶胎上繪畫紋飾,入窯燒成的彩繪陶器。
以「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為主題,2021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是特殊的(圖一)。博物館所屬的文化領域會主動或被動地對疫情所導致的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化進行回饋,由此產生的富集和震盪效應足以迫使我們去重新思考博物館的內涵與外延。這一主題的提出,既是對2020年以來博物館界不斷反思的總結,也提示這種思考和反思的持續性。
震旦博物館自2013年10月對外開放以來,為讓觀眾認識「震旦」,走進「震旦」,除了借助政府及自媒體宣傳,本館也定期開展多項大型特展,以及各類學術講座,手工體驗課程等。7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博物館的社會角色、發展方向也已經悄然轉變。
本次上海藝術季期間,上海震旦博物館迎來年末的最後兩檔特展:德國著名藝術家貝蒂娜.普斯茨基(Bettina Pousttchi)的「世界時鐘」和年輕藝術家朱麗晴的「刹那之間」。
元代的釉下彩繪瓷,除了以鈷料繪畫的青花之外,也有用銅為著色劑繪畫的釉裡紅,以及結合二種色彩的青花釉裡紅器,如本期所要賞析的元代貼花大罐即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紋飾是元代青花瓷器的美感重點,題材內容包含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及人物故事等等,其中不乏龍、鳳、麒麟或獅子等祥禽異獸,如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大盤即是此類作品。
上一期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戰國帶鉤的造型分類和功能,使各位對帶鉤這一古代實用器有了大致的瞭解。同時在這一基礎上又著重針對震旦博物館藏獸首玉帶鉤的獨特造型和設計巧思進行了分析。本期文章會分析其自身特徵中隱含的地域資訊,探尋這一流傳了千年之久器物的原生之地。
根據前幾期的分析,我們得知同震旦博物館藏獸首玉帶鉤相近或相同造型及工藝的帶鉤相對集中於楚地及周都中原一帶。如果再對獸首帶鉤的紋飾及裝飾母題進行討論,並比照相似紋樣帶鉤出土的地點,就又能為判定其地域屬性提供新的線索。
震旦博物館於2024年6月4日至6月30日期間,特別呈現藝術家許宏翔的最新個展「逍遙」。這是藝術家在上海的首次個展,也是藝術家繼2021年在湖北美術館個展「熱土野望」、2023年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個展「新開鋪、黑石鋪、大托鋪」之後,第三次在美術館/博物館機構舉辦大型個展,是藝術家新的藝術創作實踐的一個重要案例。
2024年10月將迎來震旦博物館11週年慶,自年初至今已舉辦五檔展覽,涵蓋70至90年代不同閱歷的藝術家,接待來自不同地區的觀眾感受傳統與現代的藝術魅力。這些展覽不僅讓觀眾領略當代藝術的新風貌,也為藝術家們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打破藝術與大眾之間的隔閡,也讓觀眾能夠輕鬆走進博物館。
震旦博物館自A2空間開放以來,結合常設展與特展不斷為公眾帶來豐富的公共教育活動。基於綜合性博物館的定位,震旦博物館將「教育」作為重要發展目標之一。
8月21日來自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何振浩老師來到震旦博物館,就西方宗教繪畫的主題做分享,揭示西方世界裡宗教和藝術在發展中相互影響、輔車相依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