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元代青花主要生產於景德鎮,胎釉品質和燒窯工藝比早期進步,因為使用國外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畫紋飾,顏色深濃如藍寶石即成為它的特色,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大罐正是典型器物之一。
元代青花瓷器以白地藍花為典型,有時也會反過來,將紋飾部分留白,紋飾外側塗繪鈷料,罩上透明釉,高溫燒成青地白花,如本期所要賞析的玉壺春瓶即是此類作品。
元代陶瓷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主要關鍵之一是用麻倉土和瓷石混和而成的新配方製作胎體,成功燒製出大型器物,如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梅瓶即是改良胎土後的產物。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之間,又見新春。本年度的震旦桌曆由震旦博物館藏品中選出明代宣德時期青花大罐、蓋罐、梅瓶、僧帽壺、尊式瓶、高足碗、圓盤及蟋蟀罐等十二件精美瓷器印製而成,形制典雅,紋飾靚麗,祝福大家富貴有餘,龍年行大運。
震旦月刊自1971年創刊以來,至今已走過50個年頭,月刊的發行見證了震旦集團企業文化的塑造和累積。隨著月刊的發展,其內容也變得更為豐富、多樣、與時俱進。從1998年第318期開始,在月刊上學習文物知識逐漸成為了讀者們的新習慣,這一專欄至今也走過了23個春秋。值此嘉期,我們精心挑選了五件文物,通過它們讓大家速覽震旦博物館的收藏,並一同感受跨越千百年的古器物之美。
7-8月暑期為客流高峰期,常設展人氣只增不減。作為推介年輕藝術家平台的「AM NEXT」項目,推出中日兩國三名攝影師的膠片攝影聯展,也吸引許多年輕人前來參觀。教育活動方面,除常規性活動之外,連續推出三期夏令營。同時開放展覽與活動,讓震旦博物館迎來今年的客流小高峰。
宣德青花瓷是古代陶瓷史上的名品,大器雄偉渾厚,小器精巧玲瓏,既有與永樂時期相仿的扁瓶、執壺、燭臺等作品,也有反映明宣宗個人生活情趣的用具,釉彩運用多元,官窯製器皆書寫帝王年號款識,短短十年,成就十分輝煌。本書收錄宣德青花瓷器與其相關器物82件,以圖文並陳的方式說明各器的特色。書前導論由資深研究者吳棠海先生執筆,從古器物學的角度介紹宣德青花瓷的特色,是文物愛好者不可錯過的專業參考書。
2019年5月18日將迎來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震旦博物館將繼續堅持免費對大眾開放,並進一步結合今年主題,策劃多項活動,希望透過國際博物館日搭建與社會溝通的橋樑。
2022年11月,隨著上海兩檔藝術博覽會的開幕,伴隨同期上海各大美術館畫廊的五十多檔展覽,上海藝術季終於回歸。(圖一)在後疫情時代舉辦展覽和集會面臨重重困難與不確定性的情況下
2024年4月20日至5月19日,作為在震旦博物館舉辦的開年第一檔大型當代藝術特展《孫堯:兼天湧 On the Waves of》,是上海藝術家孫堯在2023年至2024年巡迴歐洲展覽後,回到上海舉辦的首展。
震旦博物館於2024年9月14日至10月13日期間呈現「此在 丹尼埃爾.斯呂思個展」。丹尼埃爾.斯呂思的繪畫既「寄存」了早期形式主義的抽象,又銜接了歐普藝術,乃至極簡主義等。同時,也暗含了叔本華所言「一切藝術都嚮往著音樂的形態。」作為比利時列日皇家美術學院的院長,區別於商業畫廊的職業藝術家,他的繪畫實踐從來不會順意於某些潮流訴求和市場訴求。
為感謝社會大眾長久以來對震旦博物館的厚愛與支持,2025年震旦博物館會員卡全新升級!本次升級,旨在開啟更多與觀眾之間的文化對話,邀您深入探索館藏文物的靈動美感,體驗古今交融的藝術魅力。
震旦博物館於10月初在A2空間迎來最新特展「無何有之鄉—鄭在東個展」(圖一)。此次展覽由震旦博物館主辦,LIANG PROJECT協辦,展出藝術家鄭在東近20年間創作的作品。共分為四個系列:山水油畫、黑色水墨、早期肖像、近期文人靜物系列。
震旦博物館於12月底在A2空間迎來最新特展《浮生巴黎——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全球巡迴藝術大展》(圖一)。本次展覽由北京文澤時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上海震旦博物館、北京聖軒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